【注释】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2> 《兔和猫》: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月十日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内有一只黑猫害了小兔,而作者向黑猫寻报复的情节。
<3> “ 名人或名教授”“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均指当时现代评论派陈西滢、徐志摩等人。鲁迅与现代评论派论战的文章多收在《坟》《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中。
<4> “不好惹”: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发表了徐志摩为陈西滢辩护并以恫吓鲁迅的《关于下面一束通信告读者们》一文,其中说:“说实话,他(指陈西滢)也不是好惹的。”
<5> 浑身发热:这是针对陈西滢的话。陈西滢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发表的《致志摩》中说:“昨晚因为写另一篇文章,睡迟了,今天似乎有些发热。今天写了这封信,已经疲倦了。:”
<6> 打“落水狗”:一九二五年,爆发了反对封建军阀的“反奉倒段”运动(按:“奉”,指奉系军阀张作霖;“段”,指军阀政府执政段祺瑞)。在此背景下,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进步学生反对反动校长杨荫榆,反对军阀政府镇压学生的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这时,林语堂等人发表文章认为“对于失败者不应再施攻击”、“打落水狗也是不大好的事”等,宣扬所谓的“费厄泼赖”(Fair Play)精神。
<7> 以动机来褒贬作品:这也是针对陈西滢的。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八期(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七日)的《闲话》中说:“一件艺术品的产生,除了纯粹的创造冲动,是不是还夹杂着别种动机?是不是应当夹杂着别种不纯洁的动机?……看一看古今中外的各种文艺美术品,我们不能不说它们的产生的动机大都是混杂的。”
<8> 覃哈特(1870─1915):今译德恩哈尔特,德国文史学家、民俗学者,曾任来比锡尼高来学校教授。
<9> 日耳曼人:英语 Germans 的音译,原为古代居住在欧洲东北部的一些部落的总称。起初为游牧民族,公元前一世纪转向定居。此后数度分化迁徙,各支日耳曼人与其他原居民族结合,形成近代英、德、荷兰、瑞典、丹麦等民族的祖先。现在英、俄等语言用此词称德国人、德语及与德国有关的事物。
<10> “公理”“正义”:这是陈西滢等常用的字眼。
<11> “颜厚有忸怩”:语见《尚书·五子之歌》。意思是脸皮虽厚,内心也感到惭愧。
<12> 造物主:旧时以为万物是天造的,故称天为造物或造物主。
<13> 万生园:也作万牲园,北京动物园的前称。
<14> “党同伐异”:语见《后汉书·党锢传序》。意思是纠合同党,攻伐异己。陈西滢曾用此语影射攻击鲁迅,他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的《闲话》中说:“中国人是没有是非?的……?凡是同党,什么都是好的,凡是异党,什么都是坏的。”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对陈西滢进行了回击。
<15> 狮虎同族:狮子、老虎和猫都属哺乳纲,猫科,所以说猫和狮虎同族。
<16> 大勃吕该尔(1525─1569):通译勃鲁盖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兰德斯的讽刺画家。Allegorie der Wollust,德语,意思是“情欲的喻言”。
<17> 弗罗特(1856─1939):通译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者。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一切精神现象,都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某种“生命力”(libido),特别是性欲的潜力所产生的。
<18> 章士钊(1881─1973):当时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曾译有《茀罗乙德叙传》和《心解学》。
<19> “问名”“纳采”:旧时议婚中的仪式。“问名”是男方通过媒妁问女方的姓名和出生年月;“纳彩”是向女方送定婚的礼物。
<20> “阴险的暗示”:这也是讽刺陈西滢的话。陈西滢为了否认他说过诬蔑女学生的话,在《致岂明》的信中说:“这话先生说了不止一次了,可是好像每次都在骂我的文章里,而且语气里很带有些阴险的暗示。”(按“岂明”是周作人的笔名)
<21> 隐鼠:即鼷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
<22> Edgar:Allan:Poe:通译爱伦·坡(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黑猫》中,写一个囚犯自述的故事:他因杀死一只猫而被神秘的黑猫逼成了谋杀犯。
<23> “猫婆”:日本民间传说中的精怪。有个老太婆喜欢养猫,不料猫成了精怪,它把老太婆吃掉,又幻变成她的形状去害人。
<24> “猫鬼”:《北史·独孤信传》中载有猫鬼杀人的情节:“陀性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先事猫鬼,已杀其舅郭沙罗,因转入其家。……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潜移于蓄猫鬼家。”
<25> “八戒招赘”:《西游记》第十八回载有猪八戒在高老庄入赘高太公家的故事。男的到女家当女婿叫招赘。
<26> “老鼠成亲”:旧时江浙一带的民间传说:阴历正月十四的半夜是老鼠成亲的日期。
<27> “慰情聊胜无”:语出陶渊明诗《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这里是说隐鼠虽不是墨猴,但有总比没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