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品的分析

2021-01-08散文

关于散文作品的分析

散文

  真要说散文其实很难,不但要了解文学的各种文体,还要了解文学的历史。现在讲散文又不得不将古文和白话文划分开来。因而散文应分成两部份,一部份是古典散文,另一部份则是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散文。而且现今文学理论上已把散文的核心分开了,古典散文以“文以载道”和“代圣贤之言”的形式,转变为“以我为中心”的人权情感的文体,而且散文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化较大。从审美观来看,现在散文也把文学与文章划开了。但散文的宽泛,仍然没有从文理上说明白,什么是散文?例如散文与小品文、随笔、杂文、美文的区别是相当混杂的,这也给散文的评论和和鉴赏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我所认为的散文,是载情、载志、载意、载理地把生活中的观点,方法,情感,感觉、思索等向人倾述的文章。如载情为主的散文是抒情散文;载理或载志或载意为主的散文就是说明文或政论文、论辩文;如参观一个地方,读了什么,看到什么就有感受,就可能是记叙文或游记、或观后感等。总之人有了想法就得向人倾述,使人明白自已所思所想。散文不像诗歌样意境太深或象征过于抽象,这是不利于作者向别人或大众说明白的。散文是无需像小说那样讲什么故事,它只是说某一个精彩片断,某一瞬间的感受或某种观点。散文当然也无需正而八经地唱几句或道貌岸然地准备一些礼行,她只需拉着你的手,唠叨地说几句或说一气。至于你听得如何,散文是不太关心的,她所做的就是把自已所思所想的说出来和写出来。当然要理性地说散文,得把散文说好写好。余光中老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谈得比较客观,而且把一些小品文、随笔、美文的散文作了一些论述。他强调散文的知性,也就是载道上肯定散文化的优点,也指出了散文知性上的缺点,又注意散文的情调上的感性。从余光中所说的散文一定要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至于评论和鉴赏散文来说,还是缺少一定的标准。虽然也有人写过评论散文的方法,但我仍觉得不太妥当。

  值得一提的是散文在五四运动后,行成了两大分支,一种是以鲁迅为主的散文,这种散文是一种新的变析之“道”,非孔孟圣贤之道,而是一种否定封建,洋奴,卖办和国民愚昧的根子,探索中国落后原因的“道”。其中也有西方民主科学的道,还有打着新儒学、国学之道的文化改良学者们的“道”的散文。另一种是玩新人性,提倡闲情致趣的散文,这类散文竭力回避社会问题,以我为中心,写我心中所思所感,这类作者以梁实秋为主。不过这两种散文在分化中变体。鲁迅的散文多向杂文变化了,他的“道”是一种讽刺、挖苦、嘲笑为主的警言似的杂文,成了一种新文体。而梁实秋们的散文却向着小品文靠拢,但最终还是没脱开散文体。

  我在《关于文学(三续)》中将散文按照应用形式分了十大类。由于散文的类别繁多,侧重不同,要将各类散文评论和鉴赏都一一说到,几乎不可能,但我们还是可找到一些普遍性或共性和主要类别的个性上来分析这类文学作品

  散文的普遍性原则,传统的说法有几点:1、文以载道。2、文理。2、文体结构。3、语言风格。4、意蕴境界。5、情趣。

  散文普遍性原则

  文以载道:这条原则很早就有了,早在神话传说期,也就是人类巫文化产生时,就已经渗入到了口头文学中。如巫师在祭祀的唱颂中,已经自觉地布道出“神”的旨意,这就是在载道。因为那时人们不知道自然规律,他们将一些威胁人类生存的现象归于神灵或鬼灵。这种道是一种“神道”或“巫道”。春秋战国时期,人道开始盛行,文字变成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工具,于是有很多文人开始集结学说,百家争鸣起来,这时的道变成了了人性化的“道”,即哲学和伦理等文化知识。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时,就很明确地提出了“文以载道”之说。而五四运动时,胡适在提倡新文化时就反对“文以载道”之说,然而此说仍然对文化影响深远,在文学领域里依然盛行此说。

  文理之说,是指行文中符合语言的民族阅读习惯,比如说文章的断句和交流表达。如果文理不通,其意就不明白。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就讲到了文章的法度,他把这法度称为文理。“古人论文多言读书养气之功,博古通经之要,亲师近友之益,取才求助之方”。五四运动时,白话文的兴起,将语言的表达的逻辑性进行了规范,如标点符号,开设了语法学,修辞学,使其语言真正成了大众化的工具。

  文体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谋篇所需的基本构造,如承、启、转、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以及层次。

  语言风格,指语言的大体内容和形式。散文行文与诗歌不一样,一般要求直观,明白。言辞应用上各不相同。

  意蕴境界,这条在一些散文中,文采上的需要,往往有典故或寓言等蕴意成份在里面,作为增加文章色彩的必要手段之一。另外语言的风格需要,有时也加入一些更加形象的一些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生动性。。从审美活动中,有人借故用佛经中的词来评论文学界作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境界作为诗词品赏罚分明的标准之一。后来多把它用来评论和鉴赏文学作品。

  情趣:五四以后的散文,基本上脱离古散文那种哲理和伦理性的说教,强调自我为中心,以文载情,注意情景交融。而且消遣性、娱乐性催使个人的精神创作和享乐作为创作的支撑点,提倡个性的自由,

  散文的个性原则说明

  传统的说法:1、气。2、骨。3、音韵。4、境界。5、神态。6、情调。散文的个性特征往往是评论和鉴赏的关键内容。评论和鉴赏的重要一点就是寻找文学作品的个性,当然我们欣赏文学作品也是找精典或品质高的作品,而不是去分析那些渣渣类的垃圾作品。因为精典作品或品质高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陶治的是情操。一个人读文学作品时,也会出于境界不同而有所取舍。如娱乐式的阅读是一种心情释放,他们不会去深究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蕴。而文学爱好似的阅读却是一种精神寄予式的阅读,这种释读是一种心理理解和感情化的精神活动。许多文学教科书和学术性文章多是从普遍性来分析散文,而省略了散文的内在品质,虽说是谈个性,却往往在共性中找个性,而不是从个性中找品质。我下面我细说一下散文的个性原则。

上一篇: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下一篇:散文集《把天空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