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美国西雅图市一个名叫甘波港的小镇打工。适逢元宵佳节,当地华人华侨自发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踩高跷、挂彩灯、吃元宵、猜灯谜,诸多活动丰富多彩,气氛火热,吸引了附近数千名中外友人前来参观。我们这些初出国门的年轻人,在异国的土地上,感受着浓浓的乡情、乡音、乡味,像是回到了故土。
我所在的那家华人餐馆的老板,六十多岁,温州人,平素最爱舞狮。元宵节前一天,他特地将店里十二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组织起来,开展舞狮活动,并指定我担任狮头。
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难免有些胆怯。老板郑重其事地说:“我在西雅图这么多年,年年元宵都耍狮子,年年都当狮头。现在人老了,没力气了,就靠你们年轻人啦!你得上点心,让老外瞧瞧咱中国人的绝活儿。”
听了老板的话,年轻的我顿时热血沸腾。
说干就干,先听老板讲解,接着进行练习。我的搭档名叫李二牛,来自东北,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他的角色是狮身。由于体能充沛,领悟力强,不到两个小时,我俩便配合得天衣无缝,将狮子舞得像模像样了。谁知,李二牛不小心扭了脚脖子,骨折了。没办法,老板只得换人。可店里就这么几个人,连替补队员都找不到。
关键时刻,一个名叫约翰的西雅图年轻人来到了我们面前,他毛遂自荐,想替换李二牛。我认得约翰,他在附近一家电脑维修店工作。获得老板同意后,约翰成了我的新搭档。
本以为约翰领悟力不够强,没想到,这家伙猴精猴精的,一会儿工夫,竟学得有模有样。
第二天,表演正式开始了,现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我在前面扮演狮头,将又圆又大的狮头高高举起,狮子的大嘴一张一合,我用力控制着方向、节奏,约翰伏在我的身后,猫着身子,紧紧抓着我的腰,随着我的节奏上蹿下跳。我们一会儿跳跃,一会儿打滚,一会儿抖毛,同时,还做出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时而玩跷跷板,时而又来一个前空翻。
毫无疑问,我们的舞狮活动,将小镇的元宵节气氛推向了高潮。观看舞狮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欢呼、叫好。
舞狮结束后,兴奋的老板紧紧握住了约翰的手,热情邀请他来店里工作。本以为约翰会拒绝,谁知,约翰爽快地答应了。他对老板说:“我想当狮头,想学踩高跷,还想学做花灯,中国的东西太有意思了,我也想沾点吉祥气……”
此后不久,我离开了西雅图,但与老板和约翰时常保持着联系。听老板说,约翰对中国文化十分痴迷,不但学会了舞狮、舞龙、抖空竹,还学会了剪纸、吹唢呐,经常挂在他嘴边的,还有唐诗宋词。这个聪明的美国小伙子,在我们那年元宵节一起舞狮的影响下,渐渐成了一名“中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