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没破土散文(3)

2018-10-02散文

  事情在一点点的变化着,于是就有两类人诞生了。

  一类是敏感到了变化,并积极的拥抱变化,求变求成长;一类是虽然敏感到了变化,但并不积极响应,走一步看一步;还有一类,啥,变化了?没感觉到啊。

  我们就要问,我们属于哪一类呢?

  扯远了,说回来。

  我和父亲说,其实情义在平时,以后我们也简单点,正月就别搞什么拜年的的形式了,别到处跑了。即使是跑,也应该在平时。在平时的时候,当做是出去走走,玩玩;而不是为了拜年走亲戚出去。

  父亲说,这样是好。但风俗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我们这么做了,但,亲戚们不理解。他们上门拜年了,我们又不回访,在县里面就显得不够情面,人家会说我们迂的。

  父亲说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就是群体无决策的典型案例。

  在社会上,在民间,这种改变,一般都是政府发起,并倡导的。就像是禁放烟花爆竹一样。

  一开始,肯定推行比较难,但最终会改变的。为啥,这就是潮流。或许说是潮流不好理解,说成是成长,文明的进步吧。

  从奴隶社会的图腾仪式,到封建社会的朝堂礼记,再到现在的见面握手。

  从几个时辰,到几秒钟,反映的啥?

  是效率在提升的,社会在进步的。

  文明进程,最主要的会体现在效率上。

  无论是蒸汽革命,电气革命,还是计算机互联网革命,带来的都是效率的提升。

  既然是效率的提升,那就意味着对以前那些,略显繁文缛节的风俗,也要改变,要进步的。

  难道现在还要像以前那样,见面作揖?

  前两天吃饭,依依说把老板炒了。

  我们问原因。

  依依说,就是感觉老板太不信任了,被束缚手脚了。怎么个束缚法子呢?

上一篇:雪花雪花我爱你散文下一篇:衔着斜阳的归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