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病了体育不能病散文

2018-10-16散文

  北京奥运会主办方的双赢,让全世界认识到东方大国的崛起。就中国而言,经济的发展诚然伴随其他机制的进步,让全世界看到社会主义切实的优越性,除了经济,那就是体育。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举国体制有效的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一种制度的完善,在于它是否有效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有利有弊,需要时间进行论证。就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底子薄,能动性差的特点是不可避免的,集国家力量为主导动力的发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社会平和发展,然而阶段归阶段,一味寻求特定的模式,也是不行的。

  纵观我国各项事业工作的开展都避免不了国家政策特定的框架,特定框架的毕竟是特定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的宏观指导方向,只能在特定的时候才能起到作用。“举国家之力,办国家大事”的思想在几千年前便已经城府至极,王朝的兴衰就是建立在国家力量上,个体的力量比之国家显然是杯水车薪,单干始终拗不过集体,可是集体不能总管个体利益,“量”是上去了,分给个体的“质”了?

  质和量本身就统一,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似乎在这两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大国就该有大国的面子,就算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在世界观众面前撑起个脸。知人知面不知心,全世界观众见识到了中国的脸面,举国体制的强大,但是国家的“心”,还不是只有国人来体会。

  “金牌大国”不一定是体育强国,金牌停留在层次上,基础却停留在基层上。就我自身而言,我感知我所生活的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少之甚少,就是有,设施周围都圈着防护栏,在特定的时间对特定人群开放,我不禁感叹,国家弘扬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质”的口号只是停留在口中?

  我国是应试教育的大国,教育总是停留在分数上,然而分数毕竟只是片面的要求,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分数到底能给个人打多少“分”?分数够了,就说明“学生”有能力了?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体育也一样,体育是用来强健体魄的,不是个人用来扬名立万的。个人的水平不代表整体的水平,整体的强才能凸显个人的尖锐。我国现在的体育制度却与整体背道而驰,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打造体育明星,体育明星苦练四年,就等奥运会上拿个金牌,要是拿了其他牌子,明星们还要哭鼻子。奥运就像是高考,明星就是考生,没有考上“状元”,就等于他的失业。

  体育本身就是竞技,竞技就是比赛的游戏,忽视了游戏的环节,奖牌得来还有什么意义。这几年,国家正在改革教育制度,提倡素质教育。这已经说明,在举国体制下的教育制度不符合国家教育的发展了,分数已经把考生和家长压的够呛了,难道非要等待奖牌把国家和运动员压死,体育才改革?

  举国体制下的体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家获得了荣耀,可是也让国家陷入了应赛的泥潭,这和追求没有实质的形象工程相差无二。用于体育投资的钱,都是国家纳税人的钱,何必办什么形象,不去办实事呢?

  自己的“病”都没有治好,把“脸”洗干净也没有多大用处。

  举国体制在我国已经是根深地步,应试教育已经是这个制度所产生的怪胎了,我们又何必让体育也染上这个怪病,让教育和体育变为“孪生兄弟”,体育不只能停留在奖牌上,总该有个殊途同归。

上一篇:重赏红色经典散文下一篇:围城,群,圈子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