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鱼到酒止散文

2018-11-03散文

  今年春节大年初三,父亲的几位外甥特地从江都赶到兴化给舅舅拜年,一下子来了十个人,家里热闹了许多。

  我是忙里忙外,好在春节期间闲人多,两桌菜倒也顺利地备好,然后就是一帮男人们专门分在一桌,方便喝酒。

  席间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没多久三瓶白酒空了,有些自觉不胜酒力的,就开始寻找方方面面的理由为不再喝酒做着借口。

  “鱼到酒止!我记得兴化这里有鱼到酒止的说法,酒不喝了!”适逢一盘白烧鳜鱼上桌,马上有位表兄抛出这句说法。

  这倒提醒了我,以前在老家确实是有这一说法的。那是我很小的时候,一个物质很匮乏的时代。那时候有事,比如做寿,建房上梁,孩子满月过周等,家家户户招待客人都是六大碗,一张八仙桌八人坐下,就是六碗菜。

  这六碗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就鸡鸭鱼肉之类,一般的六碗菜是这样的,一碗肉、一碗狮子头、一碗鸡、一碗鸭或者鹅,一碗鱼,还有一碗就看各家的经济实力了,有钱人家会在鸡鸭肉中重复一次,也就是两碗肉或者鸡鸭,没钱的一般是上一碗线粉,就是里面加点肉末,便成为名噪一时的一道“名菜”,名曰“蚂蚁上树”,指的是那个粉条炒肉末。不过,老家这里这道菜是没有肉末的,顶多用点肉汤,粉条里有两片肥肉就蛮不错了。

  八个人就着六碗菜,如果大家放开吃,那是肯定不够的。那时候几个月才吃一回肉,大家肚子里都没有油水,更何况大多数人家,都会在鸡鸭肉等硬菜下面衬上一点慈菇、萝卜之类的蔬菜,看上来的是高高的一碗,其实鸡啊鸭的可能也就一人一筷子。

  那时吃菜也是讲究步调一致,桌上有点威望的,往往会多出一个职责,就是招呼大家吃菜:“来来来,大家一起来!”于是大家便拿起搁在桌上的筷子齐齐地伸向某一个菜。其他人没有动筷子的时候,独自一人是不能吃的,否则就会被人说没有教养,哪怕是小孩子也是不能破规的。一家人出去做客,我也偶尔会被按排在正席上,那种拘束和看着吃不得的感觉,真是不好受。

  这六碗中,其它几个都可以没有,鱼是万万少不得的。有些人家鱼还会上两碗,不过除非主家强烈要求,否则另外一碗鱼是不会动的,应该是指望着“年年有鱼”的意思吧。

  这鱼也有好丑之分,一般人家就是普普通通的白鲢,出手阔绰的会选择鳊鱼,至于现在已经是普通寻常菜的鲈鱼,那时候是没有的,非本地出产的。

  鱼一定要放在最后上桌的,一旦鱼上到了桌上,就是说明菜没了,桌上马上会有人说:“鱼到酒止”。

  在那个时候,“鱼到酒止”是有一定道理的,喝酒图菜,这菜都没了,酒怎么咽得下去,何况主家的酒也不会那么的充足。

  再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一点,在六个正菜上桌前,会有几个冷盘,也会有几个炒菜,冷菜无非是皮蛋、花生米、兰花瓣之类的,炒菜一般就是杂烩和炒三鲜。

  杂烩菜的配料比较随意,出手不够阔绰或者手头紧张的家庭,一般会选择肉膘,猪油渣和青菜头或者黄芽菜帮子,后来配料慢慢丰富起来,肉圆、鱼园、鹌鹑蛋、大肠肚肺等等不一而足。

  炒三鲜的原料是慈菇片、百叶片和大蒜梗子或者白菜梗子,因为便宜,所以量就会很大。成篮子的慈菇片和百叶片,先用开水汆过晾好,等到开席时,加上大蒜梗子或者白菜梗子下锅一炒就成,跑忙的人端上这道菜时一般还会捎带上一句:“发劲叉,有得加!”

  有了冷菜和炒菜,当鱼端上桌时,桌子上还是满满当当的,于是端鱼上桌时,上菜的人肯定会说一句:“鱼到酒开始啦!”这是告诉客人们,菜已经上齐了,满满一桌菜,希望客人们多吃多喝,绝不是暗示“鱼到酒止”的意思。

  至于现在,哪怕是一次平平常常的家庭聚会,也是七碗八碟的,鱼也不是最后一个上桌的菜了。“鱼到酒止”这一说法,本地老早就没人再提了,现在的说法是“鱼到酒行”了。

  于是我马上回复这位表兄:“‘鱼到酒止’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流行的是‘鱼到酒行’。”一阵哈哈大大笑后,桌子上又是碰杯声一片……

上一篇:拜年忙的散文下一篇:悲事之秋,宠爱之名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