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一个雨雪霏霏的初冬,你像雪花一样从天上来,更像是一只白色的蝴蝶飞到我身旁,让我与你结缘,让我认识了你——《宁河工讯》。正是与你相逢,让我与阔别的了14年之久的文学梦再续前缘。
去年的11月底,因为诸多原因,我彻底辞去了几份儿教辅报刊的专栏写作任务,原本繁忙的生活一下子清闲了下来。人闲下来了,但心却没有闲下来,就想用笔记录自己的生活中点滴和随想。于是某一天,兴致来时便在电脑上炮制出了一篇写家里宠物狗的文字。帖在了QQ空间里和微博上,有几个好友读后觉得还算文从字顺,小有意趣,就撺掇我投稿给刊物发表。投到哪里呢?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12月初的一天,外面的天空中飘着雪花,你像一只白色的蝴蝶悄然飘落在我的桌子上,我抬头看,是同事老闫将一份儿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四开四版的小报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抄起这份儿报纸看了起来,不觉得被四版“艺海拾贝”的精美诗文吸引住,心想就把这篇文章投到这里吧。鼠标轻轻一点,发送过去。
大概是二天后,我收到了编辑部刘凤芝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收到我投的稿子,感觉文字还不错,就是篇幅稍长了些,不太适合《工讯》的用稿标准,但希望我创作一些适合这份报纸的诗文,让我陆续把稿子传给她,她会适时安排择优发表。并很热情地询问了我的创作情况,我很激动,一下子雪藏心底多年的写作激情就被点燃了。我又重新投入文学的怀抱,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用笔抒写自己生活中的发现和发现中的生活。不久在《工讯》3月份的四版上刊发了我的小诗《夜的寂寞》,我与《工讯》的关系更是亲密起来。我也多次走进《工讯》编辑部,成为她们的常客,我和刘老师由编者与作者的关系,逐渐升级成了互相鼓励促进的文友关系。
与《工讯》结缘是幸运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正是通过《工讯》和刘老师搭建的这座桥梁,结识了一些情趣相投的良师益友。本区的著名作家石松茂、李晓楠、李振起、王云江等老师,还有刘志娟、董桂玲、赵树娟等文学同好者。大家对我写作的指导和鼓励让我不断进步和提高,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亮丽了我的人生,我的生命里充满了诗意,努力追寻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
后来又在刘老师、石老师的引荐下,我先后进入了排名国内前十强商业站之一的江山的如云诗苑和著名的银河悦读中文网,结识了各地更多的文朋诗友,开阔了眼界,也开拓了写作思路。我起初是两家网站的普通注册作者,不久就又都转做编辑。3月中旬,如云诗苑的原总编因事请辞空缺,我还破格三级跳担任了社团的总编辑。
也是在《工讯》搭建的桥梁和平台,在刘老师这样的“工讯人”热心的鼓励或引荐下,我创作的诗文陆续在《宁河工讯》以及《天津工人报》、《七里海文学》、《天津歌词月报》、《长江诗歌报》、《运河文学》等多家刊物陆续发表,散文《红包》还获得宁河区“正惠杯”征文一等奖。
岁月不居,诗意常青。《工讯》将是我永久的园地,未来的日子,我依然会与她一起沿着岁月之河的流向,逶迤奔向诗意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