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讲义(8)

2018-07-16三字经

  画外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也会受到污染,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那么怎么样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三字经》又怎么告诉我们呢?

  童音: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钱文忠:《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如果不去教育,不去接受教育,这个教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如果不去教育他或人不接受教育,性乃迁,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变迁,你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前面周处这个故事,也说明这个“苟不教,性乃迁”嘛。而“教之道,贵以专”,教育的道,根本大道,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最珍贵的就是专一。在《三字经》里学习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必须一心一意地去经历。

  在历史的故事里,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知道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唐寅(字伯虎,明朝苏州人),当然现在很多人知道唐伯虎还是因为周星驰,因为有《唐伯虎点秋香》,大家都知道。那么历史上的唐伯虎是和沈周、文征明、仇英并列为明四家。唐伯虎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就有绘画的天赋,天性很好,有天赋,很小他的画就小有名声,所以当地的富豪之家,经常请唐伯虎作画,那唐伯虎当然有点沾沾自喜,少年成名、风流倜傥。但是唐伯虎的母亲,一个很了不起的女性,就觉得你这样浅尝辄止,稍有一点点成就就满足,你不行,你必须专心致志,好好给我去学几年画,把绘画艺术给钻透了。那母亲就问他,沈周那个时候已经成名了,大画家,就住在你家不远的地方,我给你理好包裹,当然妈妈的心理也舍不得,但是为了你的前途,你去跟沈周学画。那唐伯虎很高兴,反正离家也不远,就背起妈妈给他理好的行理,去拜沈周为师。到了沈周那里,稍学了几年,唐伯虎发现自己很不错了,再看看老师的画,也不见得比我强到哪里去,我也很不错,又开始动了脑筋,又不太专心,想回家,想家了。沈周看出了唐伯虎的心理活动,也没怎么想,就通知自己的太太,也就是唐伯虎的师母,准备一桌饭菜,送送唐伯虎,让他出师吧,让他回去吧,不让他学了,他不是觉得不错了吗。做完了这桌饭菜,送到院子里一间独立的房子里,这间房子唐伯虎从来没去过。

上一篇:三字经原文优秀赏析下一篇:诵读《三字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