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上所言,国学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国粹教育,它是以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最为精华、最具活力的内容为蓝本来进行教育的。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国学以“粹人”为目的,以德求才,以才美德,德才并茂的教育理念培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式的人才。故而国学教育首以“传道”,“授业、解惑”次之。基于此,才有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位卑未敢忘忧国”,“位尊不忘公仆心”的千古醒言和陆游、范仲淹式的一大批仁人志士。
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史中,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博采众长,有如春江之水,显示出了波澜壮阔的生命活力。中国的历史上,后宋王朝与明王朝曾经被蒙古族及满族颠覆过。但是,中华文化从来就没有被哪种外来文化颠覆过。相反,就是取代了后宋和明朝的元朝与清朝,最后的结局就是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一度受到日本的侵略。但是我敢说,一旦大和民族颠覆了中华民国,最后的结局仍然是大和文化被中华民族之文化同化。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气吞山河的生命力和极为博大的兼容性。中华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兼容性与其渊远流长的历史有关,与其数以亿计的持有者有关,与其世代传承,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关,更与其教育的宗旨与目的至为相关。
长期以来,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国学教育的教育宗旨就是“培本、育才、激能”。培本就是明理,立德。也就是韩愈老先生所说的“传道”,陶知行老先生所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的国学教育,首要的就是教育受教者学会做人,故有“立业先立德,立德先立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