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最新全文(5)

2018-07-21三字经

  疟疾第五

  疟为病 属少阳 少阳为半表半里,邪居其界。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争则病作,息则病止,止后其邪仍据于少阳之经。

  寒与热 若回翔 寒热必应期而至。

  日一发 亦无伤 邪浅则一日一作,邪深则二日一作。

  三日作 势猖狂 疟三日一作,时医名三阴疟,留连难愈。

  治之法 小柴方 以小柴胡汤为主。初起,俗忌人参,姑从俗而去之,加青皮一钱。

  热偏盛 加清凉 小柴胡汤加知母、花粉、石膏、黄连之类,随宜择用。

  寒偏重 加桂姜 加干姜、桂枝,甚者加附子、肉桂。

  邪气盛 去参良 身热者,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一钱。服后食热粥,温覆取微汗。

  常山入 力倍强 小柴胡汤加常山二三钱。俗云邪未净不可用常山以截之。不知常山非截邪之品,乃驱邪外出之品。仲景用其苗,名曰蜀漆。

  大虚者 独参汤 虚人久疟不愈,以人参一两、生姜五钱,水煎,五更服极效。贫者,以白术一两代之,热多者以当归代之。

  单寒牝 理中匡 单寒无热名曰牝疟,宜附子理中汤加柴胡治之。

  单热瘅 白虎详 单热无寒,名曰:瘅疟;或先热后寒,名曰:热疟,俱宜以白虎汤,加桂枝治之。时医以六味汤加柴胡、芍药治之。

  法外法 辨微茫 以上皆前医之成法。更法外有法,不可不辨而治之。

  消阴翳 制阳光 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太仆注 慎勿忘 王太仆消阴制阳等注,千古不刊之论。赵养葵遵之,以八味丸益火之源,六味丸壮水之主,久疟多以此法收功。

  痢症第六

  湿热伤 赤白痢 王损庵论痢,专主湿热。其症里急后重,腹痛,欲便不便,脓血秽浊,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

  热胜湿 赤痢渍 胃为多气多血之海。热,阳邪也。热胜于湿,则伤胃之血分而为赤痢。

  湿胜热 白痢坠 湿,阴邪也。湿胜于热,则伤胃之气分而为白痢。赤白相半,则为气血两伤。

  调行箴 须切记 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此四句为治初痢之格言,须切记之。

  芍药汤 热盛饵 芍药汤调气行血,虽为初痢之总方,究竟宜于热症。

  平胃加 寒湿试 寒湿泻痢初起者,以平胃散,加干姜、泽泻、猪苓、木香治之。久而不愈,送下香连丸。

  热不休 死不治 方书云:痢症发热,不休者,不治。

  痢门方 皆所忌 凡痢症初起即发热,非肌表有邪,即经络不和,温散而调营卫,外邪一解,痢亦松去。若概以为热,开手即用痢门套方,多有陷入变剧者。

  桂葛投 鼓邪出 时医有发汗之戒,以其无外证而妄汗之也。若头痛、发热、恶寒,有汗宜用桂枝汤法,无汗宜用葛根汤法,鼓邪外出,然后治其痢。

  外疏通 内畅遂 此二句是解所以发汗之故也。张飞畴云:当归四逆汤治痢极效。若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口渴下重者,白头翁汤如神。

  嘉言书 独得秘 喻嘉言《医门法律》中,议论甚见透彻。

  寓意存 补金匮 喻嘉言《寓意草》中,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及人参败毒散等案,却能补《金匮》所未及。

上一篇:开车的三字经「新老适用」下一篇:三字经最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