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入文学史需解决的问题论文(2)

2018-08-08诗词

二、重建多元的大文学史观

  现当代旧体诗词进入中国文学史,还需要解决研究者的文学史观问题。生物进化论及意识形态视角下的"新旧"对立和简单区分,导致了新旧文学之间的互相排斥乃至敌视,这在新文学运动和新诗运动初期表现得尤其明显。新派在喊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同时,声言"文当废骈,诗当废律"[1](P42),誓要铲除"桐城谬种,选学妖孽"[2].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用排比句宣泄出的难以遏止的"推倒"激情[3](P44),实质上是一代新人面对古典文学几乎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度时产生的强烈的焦虑心理的反映。对于新派泰山压顶的攻势,旧派如《甲寅》、《学衡》阵营的反弹也同样激烈[3].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此不赘述。出现这种局面,牵涉到社会政治、文化观念转型时期不同背景人群之间的审美趣味、价值标准、伦理道德和政治立场的差异问题,兹事体大,繁复纷纭,值得我们继续覃思精研,以便真正厘清头绪,这里暂不展开讨论。"文律运周,日新其业"[4](P199),"五四"之后,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新诗取代旧诗,已是文学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逆转。古文、骈文的写作在新文学运动之后,也确实是日渐式微、渐告消歇。但旧体诗词的写作仍在持续,不仅旧学根基深厚的"五四"一代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学作家兼写旧体诗词,后来的数代人中不乏迷恋并习作旧体诗词者。在大气候不宜的年月,旧体诗词写作是隐入地下的众多潜流,一旦大气候改变,无数潜流涌出地表,飞花溅沫,汇成汹涌澎湃之势,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诗歌史上一道不能无视的特异景观。也就是说,旧体诗词在被"五四"新诗排斥之后,始终没有沉沦,始终未曾放弃中华诗国几千年岁月形成的光荣与梦想。

  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新文学研究界、新诗界和古典文学研究界、旧体诗词界,需要的已不是你死我活的"正统"之争,目下最需要的是彼此客观冷静、理性宽容的交流沟通,相互认同。意气之争、互相伤害,对新旧双方均无补益。在新诗挟方生蛮霸之气,长期处于诗坛压倒性强势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对传统旧体诗词的优长之处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认知和体察。虽说旧体诗词的语汇意象和声韵格律系统在整体上与现代汉语、日常口语脱节,言文的不一致,成为制约现当代旧体诗词艺术表现力的致命瓶颈。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此外,旧体诗词有着某种先在的巨大形式优势,它的既成形式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上经由无数诗人的惨淡经营、反复使用,早已臻于近乎完美的境地。一个具有一定文学素养和生存悟性的作者,只要熟练掌握了这种形式,就可以凭借这种既有的形式,便捷地表达自己的日常感兴,写出的作品起码在形式上看上去会很美,很像是诗。一个文字功夫过硬、形式技巧娴熟的作者,甚至可以像批量制作工艺品一样,取来古典诗歌意象群落里无数现成的适应特定情境的、积淀着深厚的特定情韵义的通用意象,在声韵格律、平仄粘对的流水线上,把旧体诗词一首接一首地"组装"出来。

  这正是旧体诗词在经历"五四"新诗的巨大冲击之后,却打而不倒、继续潜滋暗长、终至起衰复兴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相比之下,新诗不具备这种形式优势,迄今尚未形成大家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形式律则,在没有任何既成形式可以凭借的前提下,新诗写作必须完全靠新意取胜,而新意又不是随时可有、呼之即来的,所以创作新诗实际上要更困难些,这是操持过新诗和旧体诗两栖诗人共有的创作体验。而那些没有什么新意的白话句子连缀在一起,看上去就很不美,很像是一滩口水和一堆废话了。近年新诗界出现的"口水诗"、"废话体",从诗歌语言形式角度看,或许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为旧体诗词界所津津乐道的新诗人晚年回归旧体诗写作的话题,也是缘于没有冷静地深究其中的原委而产生出的不无盲目的乐观情绪。新诗人晚年回归旧体诗词写作,一方面固然是被几千年古典诗歌散发出的几乎不可抗拒的巨大艺术魅力所吸摄,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人过中年,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无可挽回地呈现衰退之势,继续操持没有形式依凭、专靠新意取胜的新诗,感觉力不从心;而日常的感兴乃至交际酬酢,又时有表达的冲动与实际的需求,所以重新拾起旧体精致而完美的形式,几乎就是势所必然的。

  对于这一深层原因,我们必须持有一份清醒而客观的体认。

  在大致理清了新诗和旧体诗词各自的优势及局限之后,今日的新诗创研者则不需要继续把旧体诗词视同过时的长袍马褂、小脚辫子了。当然,旧体诗词创研者也不能再把新诗看成是萝卜白菜、口水废话。新旧体诗的创研者都应该把自身的生命修为、学理修为和诗艺修为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及境界上,敞开互相包容的胸怀,多看对方的长处,互不否定,互不取代,携手相长,优势互补,以求共生双赢。一部历时三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本来就是一部大文学史、杂文学史,兼容众体,涵纳万汇,不主一格,气度恢弘。在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昭明文选》、吴讷《文章辨体》

  里包含多达几十种的文体。至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剖分胪列的文体更多达百余种。中国近现代早期的文学史,也讲了不少后来不讲的应用文体和经学、史学、子学、小学范围的内容。中国人的文学观念,根本上就不同于西方的纯文学观念,中国人的文学观是大文学观和杂文学观,具有足够宽宏的容纳量。所以,在撰写中国古代文学史时,一定要讲到古代作家作品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在撰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时,不仅要讲清现当代作家、作品纵向的文学背景、艺术渊源,更要专门设立评介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章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家族中,给现当代旧体诗词一个恰当的名分,以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诗歌史的内容更为客观公正,更加全面完整。

上一篇:零陵早春诗词下一篇:《 梦中作》古诗词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