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之我见散文(2)

2018-09-26诗歌

  由此,就该引起注意了。

  我们生活在社会里。诗歌创作的意图是什么?伤感,倾诉?赞美美好,还是揭露批评?怀念,思乡之情?托物言志等。每一首诗歌的目的需要明白。假如,读者读完了一首诗歌,不明白主题是什么,确实是糟糕了。因为,诗歌是写给别人看的,除非不发表,留给自己看另当别论。

  一旦,诗歌的意图定下来了。就应该考虑建筑材料了,那就是物象词语。这很关键啊!既要为诗歌的主题服务,不能滥用与主题无关的物象,进行叠加,制造出一片混乱的意象,把人弄得犯糊涂了,看不见,听不到,感不到,摸不着的虚渺,无形的感觉。失去了亲切感。那就是读不懂,读不透,读者的感情被隔离在物象之外,无法靠近,引起共鸣。

  诗歌,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意象,有了符合逻辑的串联,才会产生物景美景物,产生图画的效果。诗人,往往通过拟人,比喻,通感,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通过想象,联想,夸张,借景抒情等表现出来。赋予有血有肉的形象。跃动在读者的思维里。潜移默化的寄情于物里,产生通性,产生共鸣,感觉到诗歌的魅力。

  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诗歌,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感染力了。

  是不是有感染力的诗歌就足够了呢?这问题,让我沉默。也让我在苦苦探索。某日,读到白云岛先生一首诗歌。让我豁然。诗文:《在镜子面前》/白云岛(原诗)

  在今天就让我

  将一把泪水捏成

  视而不见的玻璃

  可是,在一层银子的背后

  良心无法循形

  快来看啊

  道德又被绑架了

  ——一直到有了光

  镜子才有自己的声音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由伤心,苦闷,到开朗过度,写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主题,暗示了社会的现象。读出诗人关心社会的大爱之心。这点,是十分可贵的。也是很难得的。这,是诗歌在社会里生命力。

上一篇:有趣儿的诗歌散文下一篇:诗歌之于我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