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3)

2018-07-21诗经

  三、昆虫文学与《诗经》的相互选择

  《诗经》是农业社会的时代产物,既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感情的流露。昆虫由此成为那个时期社会生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对象,这是先民朴素的自然观与文学的天生联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二者相互选择的几点共识。

  1.《诗经》中昆虫多为常见之类。即便时代久远,环境变迁,在今天依然能够准确区分它们各自的生物学特征。

  2.昆虫意象反映农业社会特征。具有明显时节指向性的昆虫如斯螽、阜螽、蟋蟀等,有的细致到了特定的月份、季节,有的粗略象征着岁暮、天寒的不同物候。

  3.昆虫意象与古人的好恶观已经进入文学视野。螽斯象征子孙后代众多,符合古人希望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景;蜉蝣朝生暮死,有对短暂生命的惋惜,也有认为它虚华不实的体会;螓、蛾、蝤蛴等多以美好的外表象征女性容貌;蜩螗声音的混杂象征社会政治乱象;害虫多象征小人等。

  4.昆虫意象出现在《风》中最多,《雅》次之,《颂》最少,仅一例,说明昆虫与当时农业社会普通百姓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与上层社会政治、祭祀、神灵的正面关系尚未建立起来。

  5.《诗经》无蝶,此为特例。我国昆虫文学溯源几乎全部始于《诗经》,唯独蝴蝶源于《庄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诗经》的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最早、最灿烂的诗集之一。与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巴比伦的《吉佳美士》,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大多描写英雄人物且笼罩着宗教的神秘色彩的长篇史诗相比,《诗经》几乎描写了世间万物,“141篇492次提到动物,144篇505次提到植物,89篇235次提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百科全书。在一字千金的古代文字中,诗人为何写了那么多草木鸟兽虫鱼?为什么在后世文学发展中大行其道的蝴蝶,在《诗经》中间竟然一字未提?原因就在于《诗经》记载的昆虫几乎都与农事有关,而蝴蝶对原始农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先秦农耕经济的独特结构,使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并认为昆虫正常的存在和繁殖并不会影响到农业的丰歉,除非是像蝗虫非正常地、大量地出现危及到庄稼,才会破坏这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古代农业中所面临的害虫不少,人们也基本上可以找到相应对的防治办法,多数情况下,古人“防虫”胜于“治虫”,因而《诗经》对农业害虫是描述得比较多的。蝴蝶不属于先秦农业里人们要面对的昆虫,既无益也无害,也没有将其作为欣赏的对象来进入诗的文学意识。蝴蝶在春天出现,飞舞于花间,不像蜜蜂那样带来副产品供人类食用,在物质条件极为简陋的先秦时代,它就是无用的。由此可见,因为与农业生产的疏离才是导致《诗经》中没有蝴蝶原因。除《诗经》以外,《说文》、《尔雅》、《史记》也都鲜有蝴蝶的记载,连汉赋这类善于比兴的作品中都没有蝴蝶,先秦时代仅“庄周梦蝶”这一个典故流传。直到《乐府诗集》中的《虫疌蝶行》才又有了蝶的身影,然后是南朝梁萧纲的《咏蛱蝶诗》、刘孝绰的《咏素蝶》、李镜远的《虫疌蝶行》、北魏温子昇的《咏花蝶诗》等,直到唐宋时期蝴蝶才真正迎来了诗词里的春天。

上一篇:从《蒹葭》看《诗经》的语言艺术特色下一篇:解读《诗经·周南桃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