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麕》诗经鉴赏

2018-07-21诗经

  《野有死麕》是《国风·召南》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赞美了当时淳朴的爱情。对口语、方言的使用和刻意营造音乐效果的语词的创造运用,采用口头语言,最完整最准确地再现女子当时的微妙心理状态,生动而隽永。这首诗在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文学、民间文学的倡导者们的热烈的书信探讨中已作了极大的肯定,也是诗经”思无邪“特点的具体表现。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注释

  ①麕 (jun):樟子,与鹿相似,没有角。②白茅:草名。③吉士: 古时对男子的美称。诱:求,指求婚。④朴樕(Su):小树。⑤纯 (tun)束:包裹,捆扎。③舒:慢慢,徐缓。脱脱(dUi):缓慢的样子。 ①感(han):同‘撼”,意思是动摇,帨(Shui):女子的佩巾。③尨 (mang):长毛狗,多毛狗。

  译文

  山野有只死樟子,

  白茅紧紧把它包。

  少女春心刚萌动,

  英俊猎手来追求。

  树林里面有小树,

  山野里有死野鹿。

  白茅紧紧把它捆,

  少女貌美颜如玉。

  慢慢悄悄相亲爱,

  别动我的美佩巾,

  别使狗儿乱叫嚷。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野有死麕》以它鲜明直面讴歌爱情的主题而显得极其可贵。

  赏析

  世上的事情可以这样来划分:能够说清楚的(比如真理),无法说清楚的(比如美),不便于说清楚的(比如隐密)。

  谈情说爱,男欢女爱,肯定属于不便于说清楚的事情一类。不便于说清楚,原因多多,甚至原因本身都无法说清楚。男女幽会, 多半在夜里四下无人处,其中的幸福销魂的滋味,只有两个人才能体会,外人永远不可能分享。

  不便于说清楚,就有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几分让人心跳的诱惑力。正如黑夜,虽然看不清什么,却总引诱着人去想看清一切,让人在脑子里遇想夜幕下可能发生的一切。

  这是神奇的,妙不可言的。

  倘若这世上没有黑夜,没有隐秘,没有不便于言说,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坦坦荡荡磊磊落落,那么这世界也就太索然无味,太让人难以面对了。

上一篇:诗经《江有汜》鉴赏下一篇:诗经《何彼禯矣》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