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澄净而旷达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赏析

2020-06-20水调歌头

  引导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赏析,被誉为是“一曲澄净而旷达的千古绝唱”,欢迎大家阅读!

  一曲澄净而旷达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赏析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缘月生情,驰骋想象,思索人生。先由望月而生“乘风归去”念头,继而担心“高处不胜寒”,最终于做出立足于现实、热爱人间的抉择。上片反映了词人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情感心理的演进历程。

  下片对月怀人——对弟弟的怀念,借月比附,先以月光照见无眠之人,显现人间的别离之苦。继以对月生怨,以强化中秋思亲的感情。最后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冷静分析,阐发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的人生哲理。词末两句,是作者的美好祝愿,他祝愿亲密的人长久健在,虽然远隔千里,却能共赏明月,以寄思念。下片反映了词人不为离别所苦的旷达态度。

  从艺术风格来讲,这首词写得既挥洒自如,又结构严谨。纤细的刻画,豪爽的兴致,深沉的哲理,真挚的情意融为一炉,炼出了中秋月夜抒怀思亲的最美的合金,谱出了音冠天下的千古绝唱。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特色:

  一、豪放兼之婉约,飘逸而又深沉。

  词分豪放、婉约两派,可苏轼这首词却扬二家之长、避二家之短,形成了豪放兼之婉约、飘逸而又深沉的特殊风格和非凡神韵。无论写景、抒情、想象、说理,都给人一种豪放和飘逸的感受,而且蕴含着一种细致曲折、婉约深沉的动人韵味。

  二、结构严谨。

  全词紧扣中秋赏月的中心景物——月亮,来展开思绪和进行描绘。同时,章句又随感情起伏而跌宕:慷慨激昂时则“把酒问青天”;思亲怀人之际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步一顿,语气平缓。跌宕而融贯,起伏而舒展。另外全词以月贯穿全词,借月抒怀。全词从月起头,绕月行文,以月收尾,上片对月独饮,下片对月怀人,上下片感慨虽然不同,却也浑然一体,不能不视为结构之巧妙。

  三、语言自然、流畅、精美、铿锵。

  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两句,不但字数相同、句式齐整、词性对应、结构一样,而且还有巧妙的声调关系——两句中的重音位置和停顿间歇完全一样。因此念起来显得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四、优美与壮美和谐统一的旋律。

  词中展示的“乘风”“起舞”之态,“明月”“青天”之问,场面开阔,气派豪迈,无疑是壮美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意,“照无眠”“不应有恨”之情,无疑是优美的。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中,则既有壮阔旷达的处世思想,又有深沉缠绵的恋亲之情。总之,全词就像是一曲优美与壮美和谐统一的旋律,读之令人赏心悦目,余音缭绕。

  全词以青天为背景,明月为中心线索,构成清澄辽阔的境界,这一境界感发起作者希冀、徘徊、惆怅、达观等复杂感情和心理。在这心灵的历程中,作者又以理入词,以哲理性的思辨来遣释感情,达到感情的平静。

  古今共赏

  赏月佳对

  自古以来,有关赏月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w?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此联中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n*j5RX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中秋八月中”。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V|oc(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知识拓展]

  谈苏东坡《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以其奇逸的笔调,健朗的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宋代文学评论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评价甚高。这首词是他乞得外调,在密州任官时写的。关于词的主题思想,历来颇有争论。词中表达了苏东坡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怀念子由的思想,在这一点上似乎是没有争议的。争论的焦点是:词中是否表达了苏东坡渴望回朝的思想。有的认为词中没有表达渴望回朝的思想,表达的是欲超然物外的情怀,有的则持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的依据不是充分的。笔者翻阅诸多资料,发现:超然物外与回朝施展抱负两种思想看似是不可调和的,但恰恰正是调和在苏东坡的身上并在词中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苏东坡是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宋仁宗赵祯时,他曾上书皇上,要求对当时的政治作一番改革。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以后,他站在保守派一边,上书反对王的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推行以后,朝中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的都相继离开朝廷而另寻去处,而苏东坡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朝廷的。他在朝中徘徊多时,是希望皇上能回心转意,不搞王安石那一套。我们姑且不论他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我们知道了他是有着执着的政治信念的。他一直想施展才华,辅佐皇上治国安邦,这是他渴望回朝的思想基础。

  1701年,因为所持的政见与王安石的不同,朝廷实在是不能呆下去了,所以他便机智地乞求外调。虽然外调任职杭州,但他并不忘记朝君。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他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路上曾与弟弟子由共住好长一段时间。苏东坡在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的一条船上共度一夜。这一夜他们吟诗论政,彻夜不眠。他们两人论政的结论,后来他写在给子由的一首诗里。其中有两句:“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这是他思恋朝君的最好的佐证。

  苏东坡在密州时依然思恋朝君,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另一首诗里找到依据。在密州任知州时,他曾写过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此词题为出猎,但真正的用意不是写打猎,而是借打猎抒发保家卫国之壮志。词的下阕是这样写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会挽雕弓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以冯唐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早日又再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他真的是想回朝施展一番的。

  《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意为朝中政局险恶,官场复杂,容不得他。苏东坡借对月宫的向往含蓄地表达了他想回朝廷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词中表达了渴望回朝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宦海浮沉的沉思和对仕途某种程度的厌倦,表达了他欲超然物外的思想。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和一些诗句中找到充分的依据。

  从朝廷乞求外调,这事情本身就不值得庆贺,他不得不离开朝廷,内心是有一定程度的失落的。他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这也是事实。每当失意无聊的时候,常以佛老思想自我排遣,产生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对人生采取一种躲避的消极态度,这是中国古代失意文人共有的一种心态。

  苏东坡是有颇为浓厚的老庄思想的。在密州时期,是他最沮丧的一段时光。在此期间,他的愤怒与苛酷的火气似乎已不再锋芒毕露,而只有安详和平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中的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洒脱而不执着。显然和他在杭州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他对陶渊明越来越爱好。在密州的时候,他曾写了一首诗叫《西齐》。此诗的风格与陶诗的风格极为相似,简直可以当作陶诗。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真正的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对大自然本身的声音色彩显出的静谧的喜悦。原诗如下:

  西齐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寒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叶沃也光。

  鸣鸠的美阴,因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黎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在密州时,他又写了一首《史隐亭》,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日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这样的诗句,诗人只有在达到了《西齐》里那种与自然深融为一体时,才有可能写出。此时他写的《望江楼》写到:“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旧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就他的诗句看来,他的确忘了官场的纷繁争斗,而沉浸在大自然的自由自在之中,精神上已得到了解脱,这种解脱正仿佛白云漂浮于山峰之间。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苏东坡在仕途失意的密州时期,的确有以佛老思想自我排遣的情况,而且不是偶然的。这一点,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借对月宫的幻想式的向往含蓄地表达出来了。苏东坡本来就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感激皇恩浩荡,故此希望能回朝施展,但眼下险恶的政局又使他的这个愿望落空。又是感叹厌倦宦海仕途的沉浮,又是思恋朝君,入世与出世两种情思交织在苏东坡的身上,相反却相辅相成,展示了苏东坡当时矛盾的心理世界,这就是《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一曲澄净而旷达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赏析】相关文章:

1.水调歌头 赏析

2.《水调歌头》的赏析

3.对水调歌头的赏析

4.《水调歌头》赏析

5.水调歌头赏析

6.苏轼的旷达情怀

7.苏轼旷达的诗

8.苏词水调歌头的赏析

上一篇: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下一篇:苏轼水调歌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