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简介(2)

2018-07-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回到家乡之后,王勃就自称龙门百姓,给绛州司马写了《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书中才思横溢,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气质,请求举荐自己。第二年秋天,十五岁的王勃又向新拜右相在关内视察的刘祥道写了《上刘右相书》,请求荐引。这是一篇大文章,一个十五岁的童子,就能提出如下重大建议:一、反对穷兵黩(dú·滥用)武,主张以文德教化代替武力征伐;二、反对滥行赦(shè)令,杜绝私戮(lù·杀),要宽猛相济;三、整治币制,严禁商人兼并,使士人受困,农民失业,要重视农耕;四、选拔真才,改变当时“群英雾散(人才流失)”的沉默局面。这些都是有关时政、军国大事的政治主张,颇有见地,得到刘祥道的重视。在刘的推荐下,主管部门要他呈送文章,他两次给一位姓皇甫的吏部侍郎上书,但仍未得到重用。十七岁那年,乘唐高宗登泰山举行封禅(chán·宗教仪式)大典时,又写了《上李常伯启》,想通过李推荐自己。另外还写了《上从舅侍郎启》、《上武侍极启》,都是为了求人推荐自己。麟德三年(666),在刘祥道等人的推荐下,王勃小小年纪就应幽素科举及第,授官朝散郎。还因为刘祥道当过检校沛王府长史的关系,沛王李贤召勃为府修撰(zhuàn)。在沛王府,王勃受命撰写了《平台秘略》,书成后,受到沛王的重视和赏赐。王勃在此书中所表达的文论思想,与曹丕《典论论文》基本相同,却贬低了缘情的诗和体物的赋,这和他祖父王通的文论思想是一致的,显然是受了其家学影响的缘故。在这段时间里,他为《黄帝八十一难经》作注,写了《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希望达到济世救人的目的。但追求仕进仍然是他此时写作活动的中心。十九岁的时候,唐高宗到凤翔九成宫去游幸,勃写了《九成宫颂》和《上九成功颂表》,文字富丽典雅,是典型的歌颂封建时代的文章。他还写了《拜南郊颂》和《上拜南郊颂表》,竞与自己曾经写的《上刘右相书》唱反调,对高宗宣扬侵朝战争的活动也进行了歌颂,说明他为了追求仕进,有时连自己的正确主张也是要放弃的。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不少应酬性的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五律绝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可能也是这时期的杰作。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句子意境开阔、气象高爽,一扫前人伤别离的低沉情调惊动诗坛,广为传颂。当时,诸王好斗鸡取乐。赢者趾高气扬,炫耀为荣;输者则气急败坏,总想伺机报复。经常是非不断,惹祸生事。在他二十岁那一年的春夏之交,王勃为应沛王要求写了一篇对英王鸡挑战的《斗鸡檄(xí)》。这本是一场玩笑,但唐高宗看后说他挑拨诸王间关系,把他逐出府门。其实,真正让王勃招此灾祸的,还是因为他的“恃才傲物(依仗有才,目空一切)”,檄文一事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他先在郊区小住,写了《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抒发他的不平之意。他还根据晋代陶潜的故事写了一首五绝《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哪)个是陶家。”表示此时有点心灰意冷,开始向往陶渊明隐居生活的思想情绪。之后便被迫漫游蜀中,开始了他的又一段新的生活里程。

上一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家点评下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