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茶诗的丰富性研讨论文(2)

2018-08-17苏轼

高尚品格的象征

  以茶喻人。茶之性平和而蕴藉,清静而韧,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中国,茶不但反映了各种社会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品质,而且茶品与人品是相通的。苏轼认为,茶有高洁的品格和德性,最似君子。诗人最为著名的茶诗《寄周安孺茶》中曾称茶“刚耿“”廉夫”,盛赞了茶纤尘不染的刚耿之性和不受微秽亵渎的廉洁之心。《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中更称赞建溪所产之茶别有不同,具有“君子性”,而且“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建茶之妙在于骨鲠正直的君子性情,既可爱可亲又不可轻慢,使人肃然敬之,其骨体清秀而中和纯正,茶味悠长隽永,令人回味。茶既有坚韧敦厚的内涵,又有森然飒爽的英姿,这正是作者眼中的君子风范。更与“空有名”的草茶作比较,以建茶比君子人格,以草茶比小人品格,褒贬自是分明。苏轼对刚直的君子人格十分推崇。他在《讲田友直字序》中曾写道刚直者的可贵,与其得成上千个唯唯诺诺之人,不如得一个敢于真话直说的士。君子者,有独立不倚的人格精神,有凛然刚正的浩然之气,有宁折不弯的刚毅气节。这是苏轼理想的君子人格,也是他践行的行为标准。在新党旧党之争中,苏轼直言敢谏,以至于屡遭排挤,甚而被构陷下狱,即便如此,诗人依然是敢为敢言不失刚勇,其刚直之节、仁勇之谋足以称誉后世。苏轼的茶诗中,茶品与人品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茶清和淡泊、刚韧不屈的品格也正是诗人坚韧敦厚的君子风范的象征。

折射社会现实的工具

  苏轼有开阔的政治视野,充满人道主义的忧患意识,敢于揭露政治的弊病和社会矛盾。他的茶诗成为折射社会现实的工具,对封建酷吏的批判、对民生多艰的哀叹,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他仁人爱物、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荔枝叹》中,诗人先以纪实的手法追忆汉唐时供奉荔枝龙眼的旧事,统治者为了尝到新鲜佳果以至于“颠坑仆谷“”惊尘溅血”,贡荔枝祸民之烈可谓触目惊心。然后以“君不见”三个字将叹荔枝引到叹茶叶,由历史的揭露转到现实的批判,使人想到贡茶的背后也是“惊尘溅血“的惨状,对当朝大臣“争新买宠”表达了极大的愤慨。诗人深刻地批判了历史上的统治者骄奢淫逸、劳民伤财的罪行,并且毫不留情地抨击了当朝热衷贡奉茗茶的朝廷重臣丁谓、蔡襄之流,揭露其“争新买宠”的贪鄙心态,并对百姓遭受的祸害表达了深切同情。他不无激愤的大声疾呼“天公”,不要出产这些满足口腹之欲的“尤物”给百姓带来祸害,看似是对上天说话,是呼吁,实际上是对统治者的控诉。诗人借讽古来刺今,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谁知使者来自西,开缄磊落收百饼”和“千团输大官,百饼炫私斗”等句都真实地反映了茶农们采摘贡茶的艰险辛苦,并揭露了官府欺诈茶农,横征暴敛的恶行。苏轼在他的茶诗中寄托了对人世、苍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关怀,诗人的赤子之心和不惧的斗争精神表露无遗。苏轼对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有深刻的认识,也具有现实主义的切肤之感。他借诗歌干预生活,反映民生,针砭时弊。他的茶诗闪耀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呈现出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历史真实性。

上一篇:苏轼《浚井》原文意思赏析下一篇:黄庭坚《南歌子》阅读答案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