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弟》唐诗鉴赏

2020-06-23唐诗

  示 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李贺唐诗鉴赏:

  这是一曲人才被压制埋没的激愤之悲歌。从诗的内容看,应是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不得第之后,返回家中所作。这是一首对仗工整巧妙的五言律诗。过去有人以为李贺只能写古体、乐府诗而不善于作律诗,这是一种误解。这首诗无论是从结构、从对仗来说都是一首极好的律诗,很有杜甫入蜀后律诗的神韵。

  这首律诗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后四句是第二部分。

  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再简单点说是写“家”。

  李贺约是二十岁前后赴京应试的,这场考试引起轩然大波,《前言》已述。李贺在考试之后没有马上返回家乡,而是“辞家三载”在长安“索米王门”(见李贺《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

  开头两句似乎起得很平淡,只是简单地叙述了离家还家的时日。这两句单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好处,但联系下两句就可以看到它们的作用了。“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似乎也平常,但仔细咀嚼就不平常。醇香的名酒,使人陶醉;阔别三年的心爱的书籍,是那样令人神往。不但是芬芳香醇的醁醽散发出阵阵诱人的味道,散发着使人感到温暖的气息;连那浅黄色的衣书包裹着的书籍也散发出一种亲切温暖的芳香。和久别的弟弟、亲人们团聚又回到自己熟悉的书斋,那是多富有人情味的温暖的气氛啊!这是诗人“还家日”所感受到的生活的氛围。面对着自己那么熟悉的书籍,和心爱的弟弟、家人们一起饮着芬芳的美酒,这时诗人的心情该是多么愉快美好;特别是经历了三年人世间的种种情状之后,就更是这样了!

  那么,三年别弟的时间里,人世间给诗人带来什么呢?如果说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或者简单点说是写“家”的话,那么,后四句就是写“别弟三年”,是写“人世间”了。李贺告别家人到长安应进士举,是为了求得一官半职,以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索米王门”(《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但是也正像他自己所言:“ 阖扇未开逢瘈犬”大门没有打开而被疯犬唁唁而狂吠,只好“索米王门一事无”毫无所获而归。由于李贺举进士却被攻击不守家讳一事,李贺终于不能中进士第了。

  并非李贺的才力不够,这是人才受到压抑的悲剧。

  后四句以非常激愤的语言,控诉了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扼杀。“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这是激愤的火焰在喷发,人世中,什么卑劣的事情没有啊!可安慰者,是我这把病骨还能在经熬前后活了下来。一个“犹能在”一个“底事无”,把诗人愤世疾俗的情绪抒发了出来。最后两句以赌博为喻指考场的`不公。什么牛马枭卢何必再问它呢?这种赌博式的考场,胜负哪里有什么客观的标准?还不是凭考官随意抛掷,是枭则枭,是卢则卢。李贺忧伤愤激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这后一部分写“别弟三年”写“人间”,这三年,该何等痛苦的三年;这人间,该是何等冷酷污浊的人间!这一部分写人世的冷酷和前一部分写家的温馨,成为一个鲜明的比较。艺术上相反相成,构成了情感深沉激越的意境。到这里,我们就能体悟到这首律诗结构上的巧妙和第一联的作用了。第一联“三年”“一日”不仅对仗工整,点出了时间,它们正像一个门的两扇,打开来之后,下面就紧紧围绕着这“一日”

  和“三年”来展开描写了,所以说这里貌似平淡,而实则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工整、流畅自然,音韵和谐,对形成鲜明的意境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李贺也是工于律诗的能手,只不过他感情放纵,经常不愿受律诗格律的约束。

【《示弟》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1.《示弟》李贺唐诗鉴赏

2.李贺唐诗《示弟》

3.《示弟》李贺古诗鉴赏

4.喜见外弟又言别唐诗鉴赏

5.《新秋夜寄诸弟》韦应物唐诗鉴赏

6.《答张五弟》王维唐诗鉴赏

7.《寒食寄京师诸弟》唐诗鉴赏

8.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唐诗鉴赏及译文

上一篇:晚秋(诗歌)下一篇:《北中寒》李贺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