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往的桃花源记散文(2)

2018-07-16桃花源记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 ,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老师告诉我,陶老笔下的“桃花源”,是古时一群携带妻儿的百姓为了躲避秦时战乱,找到的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也是老陶因厌倦现实生活,虚构的一个内心世界。世上根本就没有“桃花源”这个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隔多年之后再次读一读这篇《桃花源记》时,我想,除了感慨古人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外,而更多的是一千多年来,老陶笔下“桃花源”多么令人深思与向往。

  我想,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应该是一种心境,一种淡泊名利、心胸阔达、积极向上的心境。这是因为简约与平静相关,真实与幸福为伴,生活需要简约与朴实、平安和真实,社会需要真诚与守信、和谐和有序。古语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为人处世,不可汲汲于物欲,保持内心平静是其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物,不骄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己所能而为,平平淡淡而活。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方能不为生活中的琐事所扰、所烦;其次要朴实节俭。节俭是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不但能培养一个人正确的理财观念,也能遏制人们对物质生活过分的追求,使人心情平和,历练出“淡泊名利”的处世境界。最后,要有大爱的思想。“天同覆、地同载,同是人、皆须爱。”人和人之间需要一种诚挚的感情维系,只有我爱人人才能使得人人爱我,给宜多取宜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大爱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自己的大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了解别人,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们收获的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上一篇:桃花源记原文赏析下一篇:浙南桃花源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