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农夫与魔鬼

2020-04-25童话

  从前有位远见卓识、机智聪明的农夫,有关他足智多谋的故事至今人们仍广为传颂。其中最精彩的要首推他曾经怎样捉弄魔鬼的故事。

  一天,农夫在田间劳动了一整天,天黑时正准备回家,忽然发现自己的田里有堆煤在燃烧,他惊讶万分,于是便走上前去看,发现竟有一个黑色的小魔鬼走在燃烧的煤堆上。“你是坐在财宝上吗?”农夫问。“正是财宝。”魔鬼答道,“而且比你一生见到的都要多呢!”“财宝在我田里就得归我。”农夫说道。“就归你吧!”魔鬼说,“只要你肯将两年内一半的收成给我就行了。钱,我有的是,但我更喜欢地上的果实。”农夫答应了这桩交易,并说:“为了避免在我们分配时出现纠纷,凡泥土上的东西归你,泥土下的归我。”魔鬼感到心满意足,但这位聪明的农夫却种上了萝卜。

  现在收获的季节到了,魔鬼又来了,要求收回属于他的收成。但除了那些枯黄的`败叶外,他一无所获;而农夫却在兴高采烈地挖着他的萝卜。“这次让你占了便宜,”魔鬼说,“下次可不能这样。地上的归你,地下的归我。”“悉听尊便。”农夫答道。播种的季节又到了,这次他可不播萝卜,而是种上了小麦。麦子熟了,他来到田间,把麦秆齐根割倒在地。魔鬼又来了,见到除了残茬外,他又一无所获,气得转身就走,顺着石缝钻了进去。“我就是这样骗倒魔鬼的。”农夫说完,赶紧拾起财宝回家去了。

  格林童话创作的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德国假如不是通过一种光辉的民族文化平均地流到全国各地,它如何能伟大呢?”歌德的卓远之见成为了德国知识界的共识,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兄弟享誉世界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格林童话:农夫与魔鬼】相关文章:

1.农夫与魔鬼

2.格林童话《农夫与魔鬼》

3.格林童话故事第183篇:农夫与魔鬼The peasant and the devil

4.睡前故事《农夫与魔鬼》

5.童话故事《农夫与魔鬼》

6.魔鬼与农夫的童话故事

7.有关农夫与魔鬼的故事

8.格林童话《魔鬼的金发》

上一篇:童话故事《农夫和魔鬼》下一篇:童话故事商人与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