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五首名作鉴赏(3)

2018-07-20王安石

  明妃曲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1],泪湿春风鬓角垂[2]。

  低徊顾影无颜色[3],尚得君王不自持[4]。

  归来却怪丹青手[5],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6]。

  一去心知更不归[7],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8],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9]。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10],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汉元帝宫妃。她入宫数年,一直不得召见。匈奴首领呼韩邪来朝求婚,自请远嫁。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2]春风:指昭君姣好的容颜,语本杜甫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之三)。[3]无颜色:脸上失色,容颜惨淡。

  [4]君王:汉元帝刘?。不自持:不能自持,不能自我克制。

  [5]丹青手:画师。丹:丹砂。青:青灰。丹、青是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料,后作为画的代称。

  [6]“意态”两句:《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此所记载画工事,《南匈奴传》未载,而后代文人喜用。

  [7]更:再。

  [8]寄声:寄个口信。塞南:指汉王朝。

  [9]毡城:古代匈奴人住在毡帐里,故云。

  [10]咫尺:形容极近。周代以八寸为一“咫”。长门:汉时宫门。阿娇: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陈皇后失宠后被幽禁在长门宫。

  【导读】

  嘉?四年(1059),王安石提点江东刑狱时作了两首《明妃曲》,这是第一首。同时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有和作。

  昭君出塞,是历代文人喜用来抒发情怀的题材。前人的昭君出塞诗,不是唾骂毛延寿丑化昭君形象,就是咏叹昭君在塞外的悲惨遭遇。而王安石在这个题材上显示出他惯有的自出新意的风格。他一反前人旧论,把昭君悲剧归咎于刚愎自用、平庸无能的汉元帝,含蓄指责了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进而提炼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历史规律:君心莫测而易变,臣子命运既无力自主又无法预料。王安石此诗当是有感而发。《宋诗精华录》说:“‘低徊’二句,言汉帝犹有眼力,胜于神宗。‘意态’句言人不易知。‘可怜’句用意忠厚,末言君恩之不可恃。”还说:“二诗荆公自己写照之最显者。”虽然把“仁宗”误作“神宗”,他这种说法还是颇有道理的。嘉?三年(1058),王安石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力主变法,却没有受到仁宗赵祯和当政大臣的重视。而此诗作于嘉?四年(1059),所以诗中含有不遇明主,才干难施的深意,算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王安石此诗立意新警,人们对其贬誉不一。李壁说:“诗人务一时新奇,求出前人所未道,而不知其言之失也。”贺裳《载酒园诗话》说:“王介甫《明妃曲》二篇,持犹可观,然意在翻案。如‘家人(至)南北’,其后篇益甚,故遭弹射不已。”黄庭坚跋此篇却说:“荆公作此篇,可与李翰林、王右丞并驱争先矣。”

  此诗写法也颇新颖,写美人之美,专从其不美之时写起,“泪湿春风”、“低徊顾影”,皆美人最“无颜色”之际,尚且使“君王不自持”,则其光彩照人之时又将如何呢?另外,“着尽汉宫衣”和“寄声欲问塞南事”两个细节,也有力地表现了昭君情系故乡故国之深致。

上一篇:王安石,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进程下一篇:王安石《思王逢原》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