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赏析】
这首书写旅愁乡思的小诗,写于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2年),是王勃旅居四川后期的作品。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长江悲已滞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滞,停留不动的意思。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
王勃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归思难解,因此,当他俯瞰长江时,竟感到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滞留而伤心悲痛,以致它的水流也凝滞不畅了。这是一个多么新奇的想象!而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万里念将归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此诗所要抒写的,就是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如何把“悲”、“念”思绪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呢?于是,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两句。
况属:正当,正是。高风:古人往往指秋风。秋天也说高秋。秋风萧瑟,漫山红叶飞舞,既写出了秋天深山美景,也用来映衬旅思乡愁。表现了一种萧瑟之美,寂寞之美。这种美与王勃此时的心境结合在一起,令人深思和回味。
这首短诗的特点也值得一说,首句是以景写情,看似写景,实为写情。末句以景作结,既作为前两句的映衬,又留有无限想象的空间。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散文《滕王阁序》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