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中的佛性观(3)

2018-07-17王维

  二、佛性观――清净自性

  清净自性的佛性观。清净自性,也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心”。也可叫佛性、法性、法身、实相、真如、自性、如来藏、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圆成实性等。清净自性的真谛是不可思议。简单地说,就是不思不议,即不要动心思,不要开口议论。六祖大师悟道后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可知,所谓清净自性者,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又能随缘现相,万法而生。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中七八句――“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中的莲花目,就是佛眼,也就是指佛。而杨枝肘,则是典出《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日:‘子恶之乎?’滑介叔日:‘亡,子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日:“柳,瘤字,一声之转。”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这四句诗中,可以看出王维认为说声色等六尘带给人们的感知觉是假的,因为五阴十八界本身就不曾存在。虽然人们都崇敬佛的清净自性,却还是忍不住自身的六尘,不由自己的贪取万法。   这也是当时王维所处社会当时的一种状态,虽然社会上崇佛、佞佛风气浓厚,文人士大夫多习佛、好佛,普遍推崇佛教的思想,但是真正能做到把一切看空,做到自身清净的人却如凤毛麟角。

  王维认为人之所以难以做到自身清净,是因为人的“妄计”。正因为有了“妄计”,才会于自身产生“休咎”,才会感受到痛苦。而人所执著的并且导致了人的烦恼痛苦的五阴十八界等一切法,都是没有实体的,是虚无的。他认为崇信佛理的人,如胡居士一流,虽然崇尚佛教所宣扬的“一心”,但是却很难真正做到清净自性,依然会不由自主地用六识发动六根接触六尘,从而产生种种苦痛。在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终南别业》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酬张少府》的“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过香积寺》的“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归崇山作》的“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积雨辋川庄作》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等作品中正是体现了王维清净自性的佛性观。

上一篇:浅析王维诗歌的佛性下一篇:王维山水诗空灵意境中的生命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