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的论语言八十条(4)

2018-07-20汪曾祺

  43、《沙家浜》里有两句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从苏东坡的诗“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脱胎出来的。

  44、我们许多的语言,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从前人的语言中脱胎而出的。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45、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46、怎样学习语言?……随时随地。首先是向群众学习。

  47、只要你留心,在大街上,在电车上,从人们的谈话中,从广告招贴上,你每天都能学到几句很好的语言。

  48、语言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语感”。作家要锻炼自己对于语言的感觉。

  49、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

  50、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

  51、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52、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53、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5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55、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56、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上一篇:汪曾祺汪朗父子之美食下一篇:汪曾祺的“有意思”和“没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