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中的江南情结(6)

2018-07-20汪曾祺

  文章的主线就是三个人的友情,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王瘦吾草帽厂开张那天,靳彝甫送来一张“得利图”,陶虎臣特地送来一挂遍地桃花满堂红的一千头的大鞭,砰砰磅磅响了好半天。在各自交了好运的时候,他们都是真心祝贺对方,送的礼也不讲求贵重,有什么就送什么,简单直白。在得知靳彝甫要带着蟋蟀去外地比赛时,王瘦吾、陶虎臣给他凑了一笔路费和赌本,在我看来,生活本不富裕还赌博而且是去外地赌博,这是一件听上去很荒谬的事情,但王陶二人不说一句掏腰包支持朋友,几个成年人这样不讲原则的感情让人觉得这个复杂的世界还能有一丝纯粹。

  只是生活总是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顺利。

  王瘦吾碰到同行挤兑,整个厂子都卖了,还生了一场大病。陶虎臣因为政策禁止,他的炮仗店关门大吉了,山穷水尽之时女儿还被人盯上了,迫于生计变相地卖了女儿。

  汪曾祺这时在小说结尾徐徐展开一轴画卷:“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靳彝甫邀王陶二人到如意楼上喝酒,他从内衣里掏出两封洋钱,用红纸包着,一封是一百大洋,两位老友立马就明白了。在岁寒逼人和朋友落难的境况中,这一描写显然是在释放珍贵友情的温暖——

  靳彝甫端起酒杯说:“咱们今天醉一次。”

  那两个同意。

  “好,醉一次!”

  这天是腊月三十。这样的时候,是不会有人上酒馆喝酒的。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

  外面,正下着大雪。

  我们形容朋友的时候常常会说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我觉得能同当困难的朋友才更不容易。友人落难,朋友慨然相救,却说不出什么人生哲理,一切照着生活的原汁原味去写,也不做什么艺术加工,或许是汪曾祺觉得,为了朋友倾尽所有,这样直接又壮烈的举动,在友情里也是在普通不过的小事了吧。

上一篇:汪曾祺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下一篇:汪曾祺:在茶馆里泡出人间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