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五味》教案(3)

2018-07-21汪曾祺

  2.比较阅读

  特别是作者把令人倒胃口的“臭”写得如此富有吸引力,仿佛具有了食物的灵魂。我们来欣赏这段:用投影打出原文,同学齐读:

  除豆腐干外,面筋、百叶(千张)皆可臭。蔬菜里的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笋的老根咬不动,切下来随手就扔到臭坛子里。──我们那里很多人家都有个臭坛子,一坛子“臭卤”,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秆,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入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做 “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

  再跟下文比较阅读

  著名的水乡绍兴,几乎家家爱吃“臭苋菜梗”。绍兴人选用大拇指粗的主梗,洗净切成20—25厘米长短,先让它发霉长毛,再放进臭卤坛中浸泡两三天,吸足臭味后捞出洗净加盐隔水蒸熟,吃的时候,可别直接放在大牙间咀嚼,应用门牙挤出梗内的肉,这时,你会觉得,有股奇异的鲜味入得齿间,那是一种让人回味悠长的强烈鲜味,清咸爽口的滋味,使人食欲为之一振。

  提问:同样是写臭苋菜梗,你更欣赏哪一段?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1)原文更有趣:“皆可臭”“皆可臭”“随手”,平常日子很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2)做法:原文语言简洁富节奏感,更加活泼生动,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吃法:原文写得有形有声,虽然没有直接讲味道如何,却更能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勾起了强烈的食欲。

  拿来比较的这篇文章尽管也有味,却少了“有趣”,少了生活气息。

上一篇:《世纪绝唱汪曾祺》原文赏读下一篇: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