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人韦应物(2)

2018-07-17韦应物

  韦应物古体、今体诗均擅长,且各有佳作如许,但更擅长的还是五言诗作。他的五言古诗、律诗都有很高的造诣。不但意象幽远,而且情景交融。

  景色与心境和谐,景中已经有情,情色正堪景致。他的送别之作,常借姑苏一片烟雨,尽写淡淡哀愁。他本性刚强,却不是一个感情过于外露的人,所以他的送别诗的特点,是细读更有滋味。情似无为,平和致远,正是韦诗特色。《赋得喜雨送李曹》深得此中之味。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大历诗人中,若无韦应物,或可说,盛唐之下,大历无诗。

  拓展阅读:韦应物何以常闲居佛寺

  在拜读书应物传略等历史资料时,发现他"一次又一次地出仕,一次又一次地罢官,闲居佛寺,这就是韦应物所走过的人生道路。"韦应物25岁从事河阳府,29岁为洛阳丞,以后不断出仕,不断罢官,直至54岁出为苏州刺史,57岁最后一次罢官,不久便去世,享寿仅58岁,却做了10多个不同职务的地方官,罢任闲居时常在寺庙度过。如:在罢栎阳令后寄居澧上善福精舍(即长安西郊的善福寺),在那里治病疗养;31岁时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去官,闲居于洛阳同德寺;39岁时因病去官,复寓居洛阳同德寺;57岁时罢苏州刺史,寓居苏州枫桥永定寺,次年或稍后,不久便去世。

  韦应物在罢任赋闲时,为何不回老家杜陵,而常寓居佛寺?窃以为,根本原因是家贫无业。封建社会中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当官就发财。可韦应物是清官,他为官约30年,依然很贫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说"他在历任官位时都想努力作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对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韦应物做到了"清廉刚直",知民爱民,其清官形象历史自有公论。他最后一任官是苏州刺史,仅3年许。他去世后,苏州人民便在虎丘建韦公祠祭祀,祠内悬有"大蕃清德"匾,昭彰其德。明万历年间,虎丘建五贤祠,祭祀的第一位便是韦应物。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亦有韦应物碑刻像。韦应物在诗中一再说自己"家贫无旧业(《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多次罢任后都没有回老家,可见他在老家已经没有丰厚的家业了。真如《韦应物传略》所说:"韦应物出身在一个有着显赫家世和隐逸传统的世家大族。但是,他却属于这个家族较为贫寒而又富于艺术修养的一支。"?

上一篇:韦应物的诗史意义下一篇: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