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作品分析《我是一条鱼》

2020-04-25文学体裁

  我是一条鱼

  王一梅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钓鱼,脚下一滑我掉进了河里,我想喊“救命”,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条鱼。

  我身边有许多鱼,他们来来回回游来游去,挺忙的样子。

  一条大扁鱼说:“那个人真傻,坐在那儿钓鱼,我们才不会上当呢。”哦,难怪我爸爸半天也没钓上鱼。

  “嗨,你还不快游,要开会了。”一条小青鱼用尾巴撞了我一下。

  “我也能去吗?”我问。

  “当然,‘鱼类大会’嘛!每条鱼都有参加的权利,当然,也有不参加的自由。”小青鱼和我并排游着。

  我很想去凑个热闹。

  “鱼类大会”在池塘底部空旷的水底召开,水底的岩石上站着黑鱼头领,他黑黑的身体挺威猛。

  “各位,请安静一下。”黑鱼头领大声宣布。河底很热闹,我爸爸还以为河底一片安静,不许我说话,怕惊动了鱼不来咬勾,看来,是没有道理的。

  “今天,我请来了螃蟹大将军,为的是共同商量对付两大敌害。”黑鱼头领的身边果然站着青壳大螃蟹,它挥舞着大钳子。

  “哪两大敌害?”我问小青鱼。

  “这都不知道?一大敌害是龙虾,另一敌害当然是那些钓鱼迷了。”小青鱼说的敌害居然是龙虾和我爸爸。

  黑鱼头领非常气愤地说:“那个坐在岸上的人以钓鱼为乐趣,我们和他开个玩笑,大家看怎么样?”

  “好,我们可以让螃蟹夹断他的线,然后把线绕在水草上,让他傻坐一天。”

  “我们还可以和他来一次拔河比赛,把他拔到河里来。”

  “好,就这么干。”黑鱼头领决定和我爸爸比赛拔河,“谁参加比赛,现在报名。”

  “我,我……”“我,我……”大家都争着报名。小青鱼又用尾巴撞我一下,说:“你还不赶快报名,把人拔到河里来,真是太有趣了。”

  “拔下来以后怎么办呢?这么多的鱼拔我爸爸一个,我爸爸肯定得输。”我想,“人把鱼煎了吃,会不会鱼也把人煎了吃呢?”

  想到这儿,我害怕极了,我想给爸爸通风报信。

  于是我说:“让我先去看看,怎么样?”

  我一口咬住鱼杆。爸爸把我钓了起来,很高兴地说:“今天总算是钓到一条鱼了,就是小了一点。”

  “爸爸,是我。”我在草地上打个滚,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哦,你干吗变成鱼和我开玩笑。”爸爸怪我。

  “哎。别说了,我们鱼要和你开玩笑简直太容易了。哦,不是我们鱼,是它们鱼,它们鱼想把你钓到河里去。”我一口气把河里的情况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看来,我只好不再钓鱼了。”

  爸爸后来就改了钓鱼的习惯。我想,我虽然给爸爸通风报信,可也让爸爸这个钓鱼迷不再钓鱼了,对鱼也算是公平的,但愿小青鱼它们不要怪我。

  【分析】

  我们的主流教育已经习惯了让学生把握作品的“意义”,这固然不错,但有的作品未必有明确的“意义”,却有着内蕴丰富的“意味”。给“意义”和“意味”下定义,不是件易事,不过,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还是可以领略其中奥义的。

  王一梅的童话《我是一条鱼》讲述了一个小孩变成了鱼之后,得知河里的鱼把自己正在岸上钓鱼的父亲,当做了敌害,并策划着齐力将他拽到河里。这篇童话的`主题是什么呢?你可以试着概括一番,我尝试了半天,还是无功而返,但我隐约感受到了隐藏于文本中的某些“意味”——

  1、人与自然的对立:万物之灵的人类以自己的理性凌驾于一切生灵之上,但自然也有着自身的力量,河中那些开会密谋怎样对付人类的鱼儿们,就是这种力量的隐喻。

  2、孩子对大人的拯救:那个自以为掌握了钓鱼要领的父亲,那个看到儿子上岸后还一阵指责的父亲,就是常抱偏见的成人世界的缩影。

  对“意义”的把握往往带有普遍性,而对“意味”的领悟常常是个人化的。

  把握“意义”固好,领悟“意味”亦佳。

【幼儿文学作品分析《我是一条鱼》】相关文章:

1.2015幼儿文学作品分析

2.幼儿文学作品分析

3.幼儿短篇文学作品分析

4.幼儿文学作品分析:关于儿童的语言

5.我是一条鱼的故事

6.对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7.幼儿文学作品漫谈

8.校园音乐剧剧本《我是一条鱼》

上一篇:一条鱼眼中的海的故事下一篇:我是一只牧羊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