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王安忆、叶兆言《指尖上的中国》简介(6)

2018-07-21余秋雨

  就说看电视剧,肖复兴在谈到北京人看《孽债》时,曾说过由此可见上海人的小家子气,因为这里面的故事实在不至于这么折腾。自己的亲骨肉,没费什么事,由别人替你养大了,等于白白捡了个孩子,高兴还来不及,有什么必要去寻死觅活。

  北京人决不会让五个孩子风尘仆仆来了,结果三个孩子又回云南,留下一个是断腿的,另一个进了公安局。这种结局,在北京人眼里,上海人太没人情味。而上海人看王朔的电视剧,也是莫名其妙的肝火旺,我不止一次听到过这种指责的声音:油嘴滑舌,耍贫嘴,京油子,甚至忿忿不平地把《爱你没商量》,说成“看你没商量”。

  南京人却完全不同。南京人没什么完全一致的看法,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也有。可能今天说好,到明天就改了口。南京人口无遮拦,天生喜欢自说自话。有一次,在一家商场里,我听见两个女售货员眉飞色舞地在谈论王朔,长得很好看的那位激动地说:“我太喜欢王朔了,只要是他的东西,我就爱看。”十足的南京话中,为了表达对王朔的感情,硬把舌头卷起来,带着一种很怪的京腔。

  南京人说普通话,真是很为难的一件事。而《孽债》播放时,满街同样都在议论,原著作者到南京来签名售书,许多热心的读者都以亲眼目睹叶辛为荣。南京人胃口特别好,什么都能接受。南京人好发疯,什么都喜欢凑热闹。南京人没有什么自以为是的固执观点。看“海派”的东西会流眼泪,看“京派”的东西也伤心,南京人最容易骗。

  “海派”和“京派”这些概念,即使上海人和北京人自己不这么说,别人也能很轻易地感觉出来。无论上海人或是北京人,他们只要是在中国的地盘上混,就永远摆脱不了那种优越之感。

上一篇:余秋雨《坦然看生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余秋雨《艺术创造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