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浅评

2020-04-26雨巷

  引言:《雨巷》写作于1927年夏天,那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季节,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雨巷》浅评,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雨巷》浅评一

  我始终分不清到底是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走进了自己的梦,还是自己走进了那个水墨重重、铺着青石板、潮湿、阴冷而又幽香浮动的雨巷。梦里氤氲、斑驳的湿气,水和光交织的色彩,连同千姿百态的和声的曼妙都终结于戴望舒的那首《雨巷》。

  雨巷,早已超脱了原本的意义,升华为一种低回而迷茫的境界。想起雨巷,不自觉地闭上眼,耳边仿佛残存着雨打芭蕉的轻灵,然后,在那条幽静,深邃而孤寂的古巷,一个裹着一身轻愁和哀怨,如同丁香花一样高洁的江南女子,就那样娉娉娜娜地踏雨而来。然后又那样风姿绰约地与巷口的那名男子错身而过。

  唯美的意韵缘于一个愁字。丁香本是愁品,“丁香空结雨中愁”,“芭焦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对着丁香易伤春。雨本是愁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巷本是愁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班驳脱落的城墙,勾起人是物非的叹息。若隐若现地,矛盾和彷徨透过丁香的忧伤,透过雨丝的哀愁,透过小巷的寂寥,泄露了出来。失望和希望碰撞着,幻灭和追求推斥着,惶惶然的迷惘弥漫在字里行间。就是这样一种间杂着希翼的感伤召唤了灵魂底部的共鸣。

  象征化的意象和着意象组合,吟唱着爱情和人生的朦胧的情伤。丁香的素雅,丁香的高洁,丁香的易碎,似乎就在暗示生活理想的圣洁和飘摇。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浓郁的苦苦追求却始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以他自己的方式宣泄着追求完满理想的执着却又徒劳失意的那种孤苦无奈的心迹。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那个彷徨的独行者,都写满了悲剧的色彩。他的迫求带着理想化的感觉,他所期待的姑娘,有着像洛神一样纯洁的心灵和美丽的容颜。所以在理想的期望面前,他注定是受困于迷茫,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而“雨巷”,被凄风苦雨笼罩着的狭窄破旧而又阴暗潮湿的断篱残墙,恰恰传达了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

  诗歌本身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如同二胡流泻而出的旋律,低沉而悠扬,应和了诗体哀愁的基调,细腻的表述了诗人灰暗沉郁的心境。“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也有颜色,但不是像冯乃超氏那样浓。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朱自清先生如是评议着此诗的韵律美。)

  借戴望舒自己的评价来结束这段文字吧。“那时候,我们差不多把诗当作另外一种人生,一种不敢轻易公开于俗世的人生。我们可以说是偷偷地写着,秘不示人,三个人偶尔交换一看,也不愿对方当面高声朗读,而且往往很吝惜地立刻收回去。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底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从这种情境,我们体味到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术语地来说,它底动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半抱琵琶犹遮面”,或许这恰恰是《雨巷》感人的魅力。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联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雨巷》浅评二

  那份柔美,那份柔婉,那份柔肠百转,让我颓然融化。

  我溶化在江南烟雨中,流进那条悠长悠长的,正下着蒙蒙细雨的小巷。

  站在戴望舒的彷徨与寂寥前,我看到那个梦从我眼前飘过,而那姑娘,站在丁香花蕊里,抚弄那梦一样的紫色,芬芳一样的柔情,飘出飘出,漫过我的眼睛,漫过我的骨髓,任我怎样撑着油纸伞,也挡不住那从远古里悠然款步而来的深情。

  雨巷里,全都是那个紫色的散着芬芳的梦。我在梦里飘来飘去,一会站在戴望舒俊雅的身后,一会又默默咀嚼着丁香的冷漠与凄清。

  雨雾在油纸伞边铺开,很薄很轻,但我看不清她梦一般的容颜。

  也许是刘兰芝一样的长发,

  也许是采莲女一般的羞涩

  也许是黛玉一样的眼神~~~

  我徘徊在梦一样的古书里,一页页翻看你也许的容颜。期盼那一片灯火阑珊,或许,你就是她。

  他在等待,等一朵丁香花的开放。

  我不知你为何哀?也不知你为何怨?又为何彷徨?

  难道,你用梦样的紫色,为谁的梦涂抹了柔情?

  难道,你用梦样的芬芳,为谁化开了雨天的等待?

  也许,你怨他在春风里飘走,也许你怨他-------

  雨巷一样的忧愁,在油纸伞边滴落,悠长的雨巷,能装得下你香醇的幽怨么?

  戴望舒在雨里默默的走着,你默默的跟在身后。任油纸伞边滴落的寂寞打湿你两的眼神,任透过雨伞滑来的期盼变得朦胧。

  小巷的石板沉默,不愿让他们他听到灵魂独自敲响雨巷的深处。

  雨帘卷起的一瞬,她飘然走近。

  那一缕太息,还来不及在他心里滴落,她已又梦一样飘过。飘向雨巷深处,飘向梦的尽头。

  那破败的篱墙,是我的被江南雨滴破的期盼,无法拦住你梦一样的脚步。

  于是,雨巷不再悠长。是你,用太息样的眼光,收拢了雨巷的朦胧。用凄清的惆怅,冻结了雨巷的柔情。

  梦没有醒,梦在雨巷里飘荡。雨巷在梦里延伸,延伸,悠长,悠长、、、、、、

  丁香花瓣或许又一次在雨巷里飘落。

  我看见一个悠长而又寂寞的雨巷,在戴望舒的梦里向我延伸,悠长,悠长、、、、、、

【《雨巷》浅评】相关文章:

1.浅评 戴望舒《雨巷》

2.评《雨巷》意象美

3.评一节语文课-《雨巷》

4.《雨巷》意象浅析

5.浅评将进酒

6.浅评沈从文《边城》

7.浅析《雨巷》的独特意象

8.独步雨巷浅思散文

上一篇:党员民评自我评价纪律方面下一篇:银行四讲四有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