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的成语故事(2)

2018-07-22寓言

  关于寓言的成语故事:众怒难犯

  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有矛盾。后来,尉止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内,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公子子孔因为事先听到风声,所以提前作了准备。他与子产一起平定了叛乱,杀死尉止等叛乱分子。

  公子子孔乘机接管了郑国朝政。他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给官员们定下了许多规矩,他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从他的命令。他的做法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子孔打算把不服从他的人全部杀掉。

  这时,有远见的子产赶来制止他,劝他烧掉那些盟书。子孔不同意,说:“如果没有规矩,那国家不是要乱了吗?”

  子产说:“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专权的愿望难于成功,把这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这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伙儿。这样,您得到了需要的东西,大伙儿也能够安定,不也是很好的吗?要知道,专权的愿望是不能成功的,如果偏要触犯大家,那只能引起灾祸。”

  子孔听从了子产的劝告,当众烧掉了盟书,官员的情绪才渐渐安定下来。

  关于寓言的成语故事:克己奉公

  东汉初年,颍阳有个人名叫祭(zhài)遵。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公元24年,皇帝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便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实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等他年老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祭遵就是这样一名良臣,即使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十分怀念。

  后来人们就把祭遵的这种高尚的精神概括为成语“克己奉公”,用来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上一篇:成语寓言小故事下一篇:寓言故事的成语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