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2)

2018-07-20再别康桥

2、金柳。树树是女性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有悠久的传统。贺知章的《咏柳》这样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二两句以人喻柳,典雅秀丽。一树绿柳,高高站立,似碧玉一般鲜润光活,光彩照人;又如美人一样亭亭玉立,熠熠生辉。裙带飘拂,腰肢款摆,婷婷袅袅,楚楚动人。三四两句用一“裁”一“剪”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家闺秀心灵手巧,聪颖能干的形象。《咏柳》人柳一体,互比互喻,柳成了美人的象征。今天,苗条女孩的窈窕身材被称为“柳腰”,年轻女子被称为“嫩柳”,女子弯弯灵秀的眉被称为“柳眉”,男人和别的女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被说成“寻花问柳”“路边花柳”“眠宿花柳”,这些例子都表明,柳作为女性的象征有其广泛的运用和悠久的传统,而徐志摩的“金柳”意象则又把柳所象征的女性形象描绘得光辉灿烂,金光闪闪,柔美无比。“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河畔的金柳,是傍晚太阳的辉煌给垂柳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夕阳中的新娘”是那“金柳”幻化而成的形象,浓妆艳抹,光辉灿烂,深情款款,美丽动人。这光辉灿烂的新娘形象又倒映在波光艳影里,康河柔波给新娘形象涂上了一层朦朦胧胧,恍恍惚惚,闪闪烁烁的色彩。如此柔曼披拂的金柳,如此美艳动人的新娘,怎么不“荡漾”在诗人的心头,令诗人如痴如醉,神魂颠倒呢?

3、青荇。“青荇”意象也是美女的象征。青荇(今名荇菜),花开时常在阳光下泛光如金,因此又名“金莲儿”。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形态与生态近于荷花,又称“水荷”。《诗经·关雎》第二章这样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水上浮着长短不齐的荇菜,那姑娘左右两手忙着捞它。她也是一个温柔美好的姑娘,我日夜都在想着要得到她。)诗歌托物起兴,以物喻人,以柔顺飘拂的荇菜比喻窈窕娴淑的女子,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表达了一种朝思暮想,爱屋及乌的痴恋心理。《诗经·陈风·泽陂》有两章分别是这样写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在那池塘的岸边,长着蒲草与荷花。就像那个美人儿,我心爱她没办法,使我晚上不能睡,涕泪交流如雨下。)“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在那池塘的岸边,长着蒲草和菡萏。正像那个美人儿,身材丰硕面容美艳。想念她晚上不能成眠,伏在枕头上左右翻转。)这两章诗歌兼用比兴,感物起兴,以荷喻人,荷花的鲜艳灿烂比喻女子的面容姣好,楚楚动人,这是一种原型象征。从这个角度上看,青荇是荷花的另一种名称,因而青荇实在也就是美人的象征。〈再别康桥〉是这样描绘“青荇”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歌拟物为人,赋予“青荇”以人的情态生命,把水底青荇写得活灵活现,情意绵绵。“油油”描摹色彩,油光翠绿,浓艳欲滴;“招摇”写情态,有情有意,有滋有味,青荇似乎正在向诗人招手致意,表现出一份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份似水柔情,这种轻柔姿态,多象一位脉脉含情的女子送别情人时所特有的情态啊。徐志摩借“青荇”,借“水草”写出了一种对母校如对情人般痴情眷恋的感情。

上一篇:《再别康桥》的抒情结构下一篇:浅析诗歌《再别康桥》的意境及其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