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三毛的散文(2)

2018-09-29张爱玲

  我看《谈心》,三毛是一个可以做导师的人的,她跟读者的一问一答处处都显示她是善良、温暖的女子。可张爱玲不是的,张爱玲从来不跟读者交流,尽管有那么多的读者写信给她。张爱玲真的清绝。《今生今世》里胡兰成这样告诉了出来:“报上杂志上凡有批评她的文章的,她都剪存,还有人冒昧写信来崇拜她,她亦收存,虽然她也不听,也不答,也不做参考。……她笑道:‘我是凡人家说我好,说得不对我亦高兴。’劝告她责难她得不对,则她也许生气,但亦往往只是诧异……”张爱玲不在乎别个怎么看她,即便“使人初看她诸般不顺眼,她绝不迎合你,你要迎合她更休想。”张爱玲自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她不需要有旁的人进来。就好像“爱玲可以与《金瓶梅》里的潘金莲、李瓶儿也知心,但是绝不同情她们,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薛宝钗、凤姐、晴雯、袭人,乃至赵姨娘等亦知心,但是绝不想要拿她们当中的谁来比自己。”——张爱玲是“陌上游春赏花,亦不落情愿的一个人”。

  三毛决然不同。三毛在撒哈拉可以与当地的土著很融洽,甚至常常会为了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沙哈拉威人冒了险单身驾车出去,一篇《乘车客》让人对了三毛的古道热肠在敬意当中又生出来几许困惑——好胆大的女子!那样的蛮荒地带,她只身一人竟也敢!当然,或者那些大漠中的人是原始的,他们并不是坏人,尽管荒蛮,荒蛮不等同于坏,不是嚜?这样想又释然了,莞尔。突然觉得三毛选择去撒哈拉是很聪慧的决定,——可以看见人的初生状态吧?当然这是我的猜测。但三毛到底给我一种自然之子的印象,不知道这算不算得是我的自以为是。

  三毛是沉浸在幸福里的女子,起码在荷西出意外之前,她是真的被浓得化不开的幸福包围着的,她的笔端流出来的“琐事”让看书的人不由得就会在唇边绽开了一朵笑,会意会心的笑——她是多么多么幸福啊,让人不忍心嫉妒,只有羡慕和祝福。我依稀记得一句话是这样子的一种意思:朋友,总是愿意跟你分担不幸快乐,却不愿意看见你幸福,这对他(她)是一种刺激。人在心里头其实都愿意比别的人活得好。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这样讲,或者他(她)说对了,“同甘共苦”是一种理想,很多的夫妻可以一同吃苦,真的到了苦尽甘来了就是分道扬镳的时候了,当然,放在朋友身上也是常常看见的,朋友一道吃苦总是常见的,所谓“患难见真情”,如果环境好转了或者友谊也就到了头了。可是三毛的幸福却让人只觉得是一种“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大家都喜欢看见她的幸福好时光。等到了荷西西去,人们亦随着三毛滴落了满世界的眼泪。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成了芸芸众生的爱情似的,他们的红尘烟火成了芸芸众生的红尘烟火。

上一篇:有关朱自清背影的说课稿下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