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训练题(3)

2018-07-20醉翁亭记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常用意义是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3、选文写景,首先写山,其次写泉,最后写亭。

  4、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

  1.填空。(10分)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山肴野蔌。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6)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

  环滁(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

  潺潺( ) 酿泉( ) 辄醉( ) 晦明( )

  野蔌( ) 酒洌( ) 山肴( ) 伛偻( )( )

  弈者( ) 觥筹( ) 颓然( ) 阴翳(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

  (1) 环滁( 环绕 ) (2) 蔚然(草木繁茂的样子 )

  (3)得之心而寓之酒(寄托 ) (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

  (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 (6)非丝非竹( 弦乐器)(管乐器 )

  (7)苍颜白发( 脸色苍白) (8)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 )

  (9)树林阴翳( 遮盖)

  补充练习题一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四季不同景色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 环滁皆山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乐亦无穷也。

  F ……故自号曰醉翁也。

  G 庐陵欧阳修也。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A、G)

  ②表示解释的语气:(B、F)

  ③表示肯定的语气:(C、D)

  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 E)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B )

  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B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C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D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D)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上一篇: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下一篇:醉翁亭记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