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反思五篇(3)

2018-07-16教学反思

  篇三:《三峡》课后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体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教学时,我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四季不同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峡》一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译读课文,理解文意”、”研读课文,解决问题”、“诵读课文”。最后,通过让学生做一回导游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每个小组选出学生代表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比赛中互相学习,进一步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地方,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根据要求朗读课文。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对文言文来说,只有先弄懂课文的意思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篇四:《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自悟,本着这个理念,教学设计(研究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合作探索,团结互助,交流阅读体验,解决疑难,让学生的的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服务。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描写了三峡的许多景物,让读者感到美的感受。但是怎样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份“美”呢。如果按照我们往常的思路――边读边想像文章描绘的画面,看看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将三峡秋天写出来的。我在备课的过程就思考:如果让学生这样品文,就把文中读散了。那应该怎样引导呢?

  无意间,我看到了课文中对阳光、渔火、月亮的描写。有了光亮,三峡就活起来了。看到这个“活”字,我突然茅塞顿开,我想我何不让学生沿着这条路把课文搞“活”呢。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赋予这些景物以生命,正是这强烈的生命感才让我们觉得三峡秋天的气息与众不同,才能感受到长江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

  课上,我给学生这样的一个思考题――我们常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夏季不论是花草还是鸟兽都把它们最旺盛的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秋天呢?秋天里我们又能感受到哪些生命的气息呢?

  学生首先回答的是橘柚树的变化――它的叶子、它的果实,它的香味。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生命特征。紧接着学生发现阳光也有了生命,因为作者说它会“跳跃”,群峰有了生命,应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像战士一样披上了金甲,长江也有了生命,它像一条金鳞巨蟒??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关注到文章的写法――这些生命是谁赋予他们的呢?学生说是作者,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生命。我对他们的发言给予肯定,但是我又问――这生命还是谁赋予的呢?学生说是大自然赋予的。我觉得孩子们的发言太好了,既关注了文章的写法,又兼顾了文章的中心,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在了一起。

  本课教学我本着新课程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应该说,这次的教学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他们按照阅读提示的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获得知识、体验,为下一步的小组合作交流打下基础。让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课堂的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让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当我看到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时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不禁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大加赞赏。

  又如在“畅谈收获”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在老师搭建的“舞台”上尽情地“唱戏”。但是,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不少学生内心有很多话想说,就是无法把它转化为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即使能表达,不少也是支离破碎的,老师得把他们的语言重新“包装”。所以,我觉得老师在点燃学生飞翔的激情时,还得给学生一对有力的翅膀。课程改革再怎么改,语文课还是语文课,不是其他课。语文教师还得静下心来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最基本的东西。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做到在学生“疑无路”时体会到“柳暗花明”。创设探索时空,提供交流舞台,及时点拨指导,这才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帮助。我们是农夫,但不是“拔苗助长”的农夫,是一个让“禾苗”充分享受自由空间、阳光雨露,经历风吹鱼打,最终能品尝到“硕果累累”的农夫。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享受的天堂吧。

上一篇:两份英语教学的反思下一篇:《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