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之前,我翻查了旧版的周期规律的教学,发现新版比旧版的要求降低,主要使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旧版还要求学生解决许多周期问题。所以设计的时候我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索发现排列规律。原本以为学生对这种周期问题理解起来很是晦涩苦难。可是,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还挺快。有些学生还没等老师教授简便的方法,就已经跃跃欲试了。这让我感到高兴,说明学生善于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教学盆花的规律时,以“红、蓝”的顺序排列(画出了8盆)先让学生观察,通过画、圈、说来表述它们的排列规律,接着问第8盆是什么颜色?学生一眼就看出来,我又问第8个是红球,它在什么位置,是第几组的第几个。让学生圈一圈,发现第8个是第四组的最后一个。又问第九个是什么颜色?它是第几组的第几个?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这个环节,我接着问第65盆是什么颜色?这下举手的人明显少了,我注意到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有的学生尝试着画出后面的球,我问这么多你画的完吗?还有别的办法吗?就有同学马上意识到了:“如果数量多了,就不好画了”。先让一些想出来的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不理解,我又借着前面第8和第9盆的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来表示,对算式中数字表示意义多说、多理解。那么遇到更大的数字就不怕了。
这节课,我基本把探究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善、修正自己的认知想法。每当学生因为自己的理性认识、经验技能有所欠缺而发生疑惑时,我还是给了及时的引导,让他们不光会按照模式解决问题,更重要是知其所以然。 周期问题,生活常见,但是让学生进行抽象规律的确存在困难。哪怕就是在身边的很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周期问题的探究学习,也是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直观而深入、感性而理性的逐渐深化的过程。周期问题中,也存在一个验算证明的过程。那就是运用算式计算方法与画一画方法之间的相互验算证明。所以,我在学生们得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研究,进行验算。这样,他们自己得出的抽象认识,可以得到及时的直观论证,可使他们更加信服子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更重要地在内心深处开始主动地接受了这种原本很是抽象的周期问题。之后,他们就可以自信大胆地运用计算方法了。
本节课我最遗憾的是,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好,以至于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这个环节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能更加激烈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