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例:李叔叔想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他该怎么围呢?
师:猜想一下,他会怎么围?
生:用6根栅栏作长,3根栅栏作宽。
生:用8根栅栏作长,1根栅栏作宽。
生:用7根栅栏作长,2根栅栏作宽。
师:但现在李叔叔思考的问题却是怎样围面积最大。
学生有争论。
师:到底怎样围面积最大呢?光靠这样的猜想和无谓的争论是不行的。你们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生:我觉得应该把周长为18米的各种情况的长方形都算一算,就知道哪种围法面积最大了。
通过列表发现:长5米,宽4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师:现在大家再次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结论:当长方形的长越长、宽越小时,围成的长方形就越扁,它的面积就越小。如果长为9米,宽为0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为零了。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无论是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策略的产生,都必须以“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过程为其载体。本课例中教者紧紧扣住“数学思维发展过程”这一核心,适时引领学生不断提升策略选择的思维品质。如出示问题后,教者提出:“猜想一下,他会怎样围呢?”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策略。当学生对各种围法进行争议时,教师提出:“光靠这样猜想、争议可不行,你们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学生另辟蹊径,进行策略改向。在学生以为顺利解决问题后,教师又提出:“可能有的同学猜想正确,有的猜想错误,但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得到一些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与评价,进行策略与反思。这样,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达到优化策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