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文章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述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学生升入初中半年来,已经初步具有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第一课时学生已疏通文意,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为本课时学习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字斟句酌精读文言文,把握人物特征。
2.能够结合拓展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点评课本剧活动,提高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
2.将研读文本与拓展阅读结合,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古人爱才、善劝、善于学习等优秀品质。
2.了解我国古代贤主与名将的品行与风范。
【教学重点】
1.研读语气、神情、称谓等方面的词语,把握孙权等人物的特征。
2.结合《三国志》《资治通鉴》的拓展阅读,加深对孙权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
拓展课外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准备课本剧表演。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用原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吕蒙不想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军中多务。
3.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1)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演读课文,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
(一)学生在小组分角色朗读,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二)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选出四名优秀的朗读者(旁白、孙权、吕蒙、鲁肃),在全班表演。
(三)学生以原文为依据,字斟句酌,点评同学的表演。
(四)学生演读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个性化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用叹号,隐约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写鲁肃和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三、拓展阅读,把握人物形象
1.阅读《资治通鉴?汉纪六十》节选。
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鍼1,权为之惨戚。欲数2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不然则咄唶3,夜不能寐。病中瘳4,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5三百家。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注释】
①加鍼(zhēn):施针灸。
②数(shuò):屡次,多次。
③咄(duō)唶(jiè):叹息。
④瘳(chōu):病愈。
⑤守冢(zhǒng):守墓者。
2.字斟句酌把握孙权的人物形象。
思考:哪些字句体现了孙权的“贤主爱才“?
四、谈感悟: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五、布置作业:
期中考试在即,同学们都在紧张备考,咱班某位同学贪玩,无心学习。请你作为朋友给他写一段话,劝说他专心复习,争取考出理想成绩。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人物形象字斟句酌
君主风范语气
孙权:善于劝导神情
贤主爱才称谓
吕蒙:善于学习
鲁肃:爱才知人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文言语气词;
2.通过诵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3.品析人物语言,概括人物性格,学习孙权、吕蒙坚持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并会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难点:品析人物语言,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表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吟唱,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唱起这首歌,大家都知道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而说到三国,我们不禁会想起一批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人才辈出,孙权即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为什么呢?孙权作为帝王,他是如何劝下属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略知作品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请一位学生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明确:《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作者是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听名家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概情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答疑解惑。
明确: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全班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请同学说一说对孙权和吕蒙对话的理解,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读出来。
3.请两位同学模仿表演孙权和吕蒙,表演出其神态和语气的变化,其他学生在旁体味。
4.同学评价这两位同学表演如何。小组讨论应该从语气语言等方面有哪些改进。
明确:孙权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5.吕蒙对孙权劝学一事的态度如何?有何变化?结果如何?
明确:吕蒙刚开始是拒绝的,后来同意了。经过一段时间,吕蒙大有长进。
6.从哪儿看出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从鲁肃的评价中看出来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
7.孙、吕蒙二人的对话和吕、鲁二人的对话语气有何不同?
明确:孙、吕二人是君臣关系,语气严肃郑重。吕、鲁二人是同事关系,语气诙谐幽默。
(四)学习成语,巩固拓展
文中有两个成语,请同学们找出来,说一说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并造一个句子。
(明确: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孙权作为帝王,苦劝下属吕蒙学习的一面。也知道了一个人无论多么忙,多么学识多么少,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大家学完后,有什么样的领悟呢?请大家自由地谈谈。(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体会。)
好,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课下,请同学们试着把本文背下来,并找一篇同样是努力学习,改变人生的文章读一读,下节课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