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自学(6分钟)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当时天气情况的词句。
2、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从它的样子来看,科学家可以推想出什么?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故事吗?
二、量学(7分钟)
1、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解决问题1。同桌合作,把黄河象化石形成的过程讲一讲,体会作者推理的合理性。
2、指导朗读第8段,解决问题2,重点理解科学家推想的依据。
3、课文先介绍化石的样子,再推想来历,最后写发掘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插叙的好词,指导学生按顺序、 倒序重新叙述课文。
三、导学(15分钟)
1、完成自我检测一,体会作者推想的科学性、合理性。
2、找出文中推想的内容(第 段至第 段),理解黄河象化石形成的过程。
想一想:如果黄河象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小组交流后汇报。
3、再读第8段,同桌合作完成自我检测二。
汇报完成情况,老师总结重点:课文内容推想、想象的依据及其科学性、合理性。
4、复述课文
请按 来历假想→发掘过程→化石样子(顺序)
化石样子→发掘过程→来历假想(倒叙)来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黄河象
化石样子 写作顺序:
↓
来历假想
↓
发掘过程
∕ ﹨
想象 推想
四、用学(4分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黄河象有骨骼变成化石,科学家假想这是 前发生的事。
2、黄河象陷入淤泥,科学家想象这是一条 、 向东南流去的小河。
3、 、 、 、写出假想的天气很热。
五、测学(8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y ū n í f ā ju é g ǔ g é b ó w ù gu ǎ n
( ) ( ) ( ) ( )
w ě i zhu ī zh ē ng zh á f ǔ l à n á ng sh ǒ u ku ò b ù
( ) ( ) ( ) ( )
2、读文回答问题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几个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 )沙土中有一段( )的象牙。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后来在考古工作者的指挥下进行发掘。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 )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站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 )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 )出它死后就在原地没有被移动过,所以能保存得这样( )。
因为在黄河边出土,这头大象被命名为“( )”。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 ”画出描述大象化石姿势的句子。
(3)从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4)作者根据( )想象出大象失足落水的情景,根据( )推想它死后没有被动过。这样的推想具有( )性和( )性。
3、本课收获
【《黄河象》的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黄河象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