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教学设计(4)

2020-07-31教学设计

《工业》教学设计5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二:教材分析:

  从工业联系到工业地域的出现,其间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在学习时要注意其中的联系。工业集聚又许多明显优势,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才使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工业分散,它是工业联系的结果,这种分散的前提条件是科技的进步,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小,运输费用较低,②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同时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导致全球性跨国公司出现,其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分布,形成世界性生产网络,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品市场。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当地案例,注意分析问题方法的学习,培养问题探究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类型及意义。

  2、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及原因。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和分类。

  4、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及原因。

  5、了解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

  过程与方法:以乡土地理案例“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口,探究工业联系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原因;结合“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陈埭鞋业”等案例教学,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分类,并尝试对某一工业区域的形成条件、发展优势、各工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的钻研精神和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知识与情感交流,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对家乡工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情感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

  1. 理解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和优点

  2. 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优点。

  难点: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地域联系的影响。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讲议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天津滨海新区新貌”展示(PPT)

  2、设问:图中有哪些工业企业?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工业地域联系等问题。

  情境展示: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概况(PPT)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开发区的一些著名企业吗?

  这些企业为什么集聚在一起?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代表回答(略)

  师生共同分析:这些工厂, 有的存在产品与原料上的联系,例如:海盛鞋材和三兴集团、华珠集团等。

  又如:“与钢铁厂有关的原料和产品”(PPT)。此外许多企业还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例如:“纺织—印染—服装厂间的联系”(PPT)

  教师小结:工业生产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生产上的联系。

  教师提问:开发区内大部分企业之间并没有这种生产上的联系,如泉州神州电子有限公司、九牧王(福建)服饰发展有限公司、泉州安记食品有限公司、泉州美加美仿瓷餐具有限公司等。但它们共同布局在泉州经济开发区内,为什么呢?

  学生代表回答(略)

  师生共同分析:可以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PPT)

板书:

  1、 生产上的工业联系

  2、 空间上的工业联系

《工业》教学设计6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4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解读: 交通技术的进步,爱迪生与电的利用,工厂制等相关工业革命成果的了解,体会工业革命给人类所带来的巨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结合课标以及八年级相关内容,这一课内容放在第七单元第五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之后,旨在突出工业革命在对西方帝国主义对外殖民扩张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成果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2.教材结构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成果带来巨大影响

  (积极、消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课堂展示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对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科技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通过昨天对书本内容的预习,你觉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在哪?

  设计意图:

  通过书本资料阅读,让学生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同时抛出问题,展开今天的新课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科学的世纪

  活动:观看投影仪上的两张图片,思考问题: 比一比,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科技受到重视

  设计意图:引出人类对科技越来越重视和关注。

  1、原因:

  活动:

  阅读课文P78,思考:为什么说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归纳:

  一、西欧各国认识到科技的重要,大力鼓励科学研究。

  二、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重地。

  (1)宽敞的实验室、精良的实验仪器。

  (2)增设自然科学课程:出现了专门的理工大学。 (3)以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学会。 三、重大突破:X k B 1 . c o m

  19世纪中期,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2、补充:19世纪人类的三大发现: (1)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2)施莱登 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3)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提问:

  阅读表格,你能获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信息?

  归纳:

  电的发明和应用 内燃机出现交通工具的创制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填写观察,探索第二次工业革命所涉及到的领域,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归纳,总结。

  三、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提示:从不同领域回答,联系生活)

  1、科技改变生活的:

  2、科技影响生产的:

  科技开启现代生活

  3、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的:

  小组回答,教师总结

  四、展望工业革命

  你期待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能解决当前社会的哪些问题? (畅所欲言)

  五、科技是把双刃剑——流水线

  通过视频《摩登时代》——流水线生产有什么利弊?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完成当堂练习(见学习单)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感悟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业布置:

  作业本

上一篇: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论文下一篇:开学安全工作的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