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课堂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是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我原本想偷懒,照前三课的套路上一下,让学生读读课文,整体把握一下,谈谈或是小组交流交流人生感受就完事了。不幸的是,这一课我在导入上就“卡壳”了。
我以黄果树瀑布导入,不想我们农村学生没有听说过。导入失败后,我索性直截了当地问学生有没有见过紫藤萝。学生先异口同声说没有,后来有一个学生突然插了一句说前面彩图有,我就让他们一起看彩图。在他们看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他们的表情,大多数人的反应告诉我:紫藤萝没什么特别,跟油菜花差不了多少。
于是我将学生引入文本:“欣赏完了照片上的紫藤萝,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紫藤萝!”先让学生将课文默读了一遍,解决了其中个别生字后,又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因为学生在周记中都说我上语文课很深情,读课文时声音很美。)读完后,我请学生比较,是照片拍出来的紫藤萝美还是写出来的紫藤萝美?学生齐声兴奋地说是写出来的美。我追问,课文中的紫藤萝美在哪里?几位学生在座位上脱口而出:“课文中的要有生命力!”我趁势提议:“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紫藤萝会比拍出来的真实的紫藤萝美?”
学生开始安静地看书。可两分钟过去了,竟无一人动笔!看来他们不懂如何研究!我及时打断了他们的阅读:“课文中万花灿烂的紫藤萝瀑布是由一朵一朵紫藤萝花组成的。同样,美的课文也是由美的句段组成的。同学们为何不先找到那最打动你的美的'句子,然后针对这个句子进行思考呢?”这样一提醒,学生果然动笔了。他们的课本上逐渐出现了线条、圆圈甚至笔记。
又过了五分钟,我请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部分学生举起了手,但举手数量比我预计的要少。我猜想是胆小的同学怕理由讲错,不敢举手,又加了一句:“这篇课文有些句子给人的直觉就是美,美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朱老师就看到了这样的句子。如果同学们和朱老师有同感,也可以把这种句子找出来,不用讲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琢磨‘花儿为什么这么美’”说完后,原先低头的学生也举起了手。
第一个学生找出了“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并简单地分析说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变生动了。我又请这位学生精确地说出比喻、拟人体现在哪里。在说到“挑逗”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时,我故作不解状:“‘挑逗’一般指不文明的行为,作者用在这里好像不大合适?”学生对“我群起而攻之”:“这说明紫藤萝花很可爱,写出了他们的生命力。”我满意地故作“茅塞顿开”状。师生笑成了一片。
或许受了这位学生的启发,其他学生也找出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其中一个学生答到“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时,我随口提了句“同学们都见过瀑布吧,让我们来想像一下紫藤萝和瀑布结合是怎样一幅画面。”谁知学生对我这句话特敏感,纷纷说没见过,个别说只在电视上看过。这也难怪,农村学生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出门旅游长见识的机会。没有见过或是只在电视上看过是无法体验到瀑布的雄壮气势的,对这个句子的审美会大打折扣。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就问学生有没有学过写瀑布的诗,部分学生说出了《望庐山瀑布》。我鼓励学生把这首小学时学过的诗试着背一遍。背完后,我让他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紫藤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几秒钟后,学生闭着眼脱口而出:“哇,雄壮”“很壮美”。通过这个用古诗创设的情境,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课堂活跃了一阵后,新的问题又摆在我面前: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作者对修辞手法的应用上,他们出现了思维定势!我立即对他们的答案进行了归纳:“同学们刚才说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都属于修辞手法。
【《紫藤萝瀑布》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课堂教学反思
6.空中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