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七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别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各种立体图形光感受他们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会区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白板 图形卡片 立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题
哇!同学们从家里搜集了这么多物品,你能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吗?
生:牙膏盒,饮料罐,积木块,皮球,乒乓球,魔方,色子等。
师: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有趣的物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品的形状吧!(板书 认识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物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合作分类,初步感知
学习任务一:同桌合作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 课件出示,老师的物品这么多物品堆放在这里,太乱了,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与同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指导更细的分类。
3、小结:我们能把这些物体按照形状可以分成四类。课件出示
【过程评价】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在动手分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类物品的外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认识特征。
学习任务二: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们。1、观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预设汇报:
(1) 长方体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特征。生:我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
对面相等 它们的面有大有小
(学生们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你的是这样的吗?并随孩子们一起利用多媒体帮孩子们验证,孩子们直观感受。)
(2) 正方体
师:课件出示正方体的物体,教师明确其名称为正方体,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说出他们的特征。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这些面是正正方方的
这些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学生汇报每一种特征老师跟随孩子一起验证,并提醒孩子仔细观察)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仔细观察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吗?
(3)认识圆柱、球
①课件出示圆柱、球,形状像他们一样的物体叫圆柱、球,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
②汇报:学生拿出圆柱、球,并汇报特征。
圆柱:有两个面,平平的,是圆形的,
两个面一样大 只能朝一定的方向滚动
球: 没有平面 任意滚动
(教师跟随孩子们的发现课件展示其特征)
找出圆柱、球的相同与不同。
【过程评价】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面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课件出示
1、猜一猜,并说一下你是怎样猜到的?
2、引导辨认,区分实物和图形。课件出示图,学生找生活中的实物立体图形。
3、数一数,机器人图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各用了几个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的学习的?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有六个平平的长长方方的面
上下
长方体 对面相等
左右
前后
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有六个平平的正正方方的面
每个面都一样大
正方体
有两个平平的圆形的面
上下一样大
圆柱 能沿一定的方向滚动
没有平面
能任意滚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