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国外的小说,本篇教学设计将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围绕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巧妙构思。让学生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从相互间思想的交流碰撞间学到他人的思维方式,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并且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习了本课的写作方法后,针对高中生喜欢实践动手的特点,让他们设计一故事的结尾,初步把握欧亨利“含泪微笑”的风格。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体会欧亨利式结局的妙处。
(2)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概括并复述小说的情节。
(2)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3)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情感目标:
(1)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2)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重点难点]
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2、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四、[学情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要求体现“珍惜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 ,使我们之外的生存涌入我们的生存,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 ,生命才能永恒。
2、本文属于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 “精神支柱”板块中的课文。本专题围绕“珍爱生命”这一话题,选取了六篇文章,组成三个板块:“强者之歌”、“精神支点”、“敬畏生命”。有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自然灾害中遇难者对生存的渴求;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还有对小生灵的赞美。所有这些都缘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
3、在初中课程中八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契诃夫的《变色龙》、泰格特的《窗》等小说的学习,让学生对小说三要素等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初步学会了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但高中的小说学习,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 ,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艺术特性。学会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相互交流。
五、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学案导学(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