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间的生命》说课稿

2020-06-20说课稿

  《石缝间的生命》是作家林希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字里行间涌动着对高昂生命力的赞颂。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借讴歌石缝间的生命,把从自然现象中得到的启示延伸到了人类生活,用石缝间的生命象征了困境中人类的拼搏精神。本文文质兼美,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从教材、目标、过程、方法、评价五个方面来谈谈这篇课文教学的设想。

  一,说教材

  《石缝间的生命》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

  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的主题是“面对逆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领悟到,面对逆境必须保持不屈不饶的精神,让学生在接受挫折教育的同时,达到这样一种共识:一个人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过于悲伤、沉沦,而应该顽强拼搏,奋力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文本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的教育。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作者“托物”所言之“志”,通过对石缝中三种生命:野草、蒲公英和松柏的描述,告诉人们在面对逆境时,要像野草般看重“生”的权利;像蒲公英般战胜环境,成为强者;像松柏般改变环境,开辟天地,证实自己的价值。也启迪人们,越是在困厄的境遇中,越要顽强拼搏,努力向上,严峻的生存环境是扼杀不了自然界的强者的。

  二,说目标

  八年级的学生正在慢慢摆脱稚气,他们愿意把目标转向社会和自然,开始关

  注人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都是文本和学生心理结构的最佳契合点。

  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结合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诵读、圈画、讨论,认识石缝间三种生命的顽强生命力,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奋勇拼搏的精神。(重点)

  2,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难点)

  三,说过程

  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喊口号、说空话,在教学

  中要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圈画和反复诵读,真正领悟文字背后作者要传递的信息,对“面对逆境要顽强”有深刻的感受。

  1,用来展示大自然丰富的景观,让学生打开视野,欣赏自然界壮美的景色。领略自然界的精彩,感悟生命的美好与无处不在,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投入对课文的学习中。

  2,整体感知课文,发现生命。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跟随作者的目光,发现石缝间三种生命具有共同的性格特点:倔强。以“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为什么“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为本堂课的主问题,引出对课文内容的探讨和思考。

  3,精读课文,认识生命。学生圈画出作者着力表现生命倔强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认真品味。如描写野草,文中抓住了叶子的特点“三两片”、“长长”、“细微”、“瘦”、“自己生长”等等,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去挖掘这些文字背后所具有的内涵。

  4,联想迁移,拓展思维,感叹生命。解读文本最后一段,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通过形式,出示有关名言,全班齐读、感悟。

  四,说方法

  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来营造教学氛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等等,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的内涵。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体验,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切忌拔得过高。在学生朗读、交流、体会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美好情感的熏陶。

  五,说评价

  1,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逆境中拼搏者的事迹。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由文本解读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体会。

  2,交流学生积累的有关名言警句。

  3,请学生用“面对困境,我会……”的格式写一段话。

  整篇课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

  间的生命倔强和崇高的品格,阐述了生命的内涵就是拼搏,启示我们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综观整个教学设计,我将以文本为起点,以生活为范畴,以学生主体活动为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教育的大语文观。

【《石缝间的生命》说课稿范例】相关文章:

1.石缝间的生命读书心得

2.《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3.石缝间的生命高中作文

4.石缝间的生命生活随笔

5.石缝间的生命作文

6.石缝间的生命读后感范例

7.石缝间的生命原文阅读

8.石缝间的生命 阅读答案

上一篇:石缝间的生命作文下一篇:关于《石缝间的生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