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的说课稿(2)

2020-06-27说课稿

  篇二:《蝶恋花》教师资格考核、招考入编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晏殊的《蝶恋花》(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蝶恋花》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模块中的一首婉约词。它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不仅表达了作者离别的伤感,也有别后的惆怅。它不仅是晏殊的代表作,也堪称宋词的经典。

  结合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这一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把握生字词

  2、在赏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3、在读写中拓展运用知识。

  (板书:读、赏、写)

  以上“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拓展运用知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手指黑板),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 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

  中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分享合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说学法。

  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决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

  说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 我们都熟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今天我们来学习《蝶恋花》(手指黑板),共同了解晏殊的另一首经典。

  接下来,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

  1、初读,读准音。(板书:读)把握生字词,如:不谙、彩笺等。这里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手指黑板)

  2、再读,读出义。概括上下阙的中心内容。

  学生回答后,明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

  3、三读,读出情。把握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情感充沛。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可能会回答:生动、形象。

  那么这种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然后总结明确: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词语,如:愁、泣等表现出来的。那么。“泣”可以换成“滴”吗?学生说,不行。因为“滴”只具备动感,不具有深情。另外,本文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接着,让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离别的伤感,别后的惆怅。至此,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手指黑板)

  语言是心灵的写照,是情感的映射,是思想的燃烧,是生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对于语言的真正解读则需要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再次燃烧,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则是这种燃烧的在现。为此,我设计了改写训练:(板书:写)

  把文中写景部分改写成一篇300字的散文,并尝试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如果时间允许,当堂展示优秀作文,作到奇文共欣赏。进而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手指黑板)

  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我的说课完毕! 各位老师辛苦了,谢谢!

  篇三:《词两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代诗词更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历尽千百年岁月的淘洗而仍光彩夺目。《相见欢》和《浣溪沙》这两篇作品,都是借景抒情感怀之作,也都是婉约词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的作品,向来脍炙人口。特别是其中的名句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历来受到很多评论家的喜爱。

  新的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我认为落实到古诗文教学中,就是要使学生喜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对古诗文要愿意读、会读、能读懂。至于本课两首词,字词知识不多,语言易懂,但语句生动凝练,平淡中见神奇,所以我计划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学习词作,把握词作情感基调,体会作者情感,然后在师生共同分析过程中学习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优秀的词句。

  2、能力目标

  (1)、在诵读中熟悉作品,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联系作者的处境,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的处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2)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把握诗歌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写愁情的妙处。

  四、说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沿用“朗读——讲解——翻译——背诵”这样比较固定的模式,因而对古诗词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缺乏情感共鸣、能背但不懂鉴赏的层面上。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在课堂上尽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每个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情感基础,通过学生的自读体验、合作交流、迁移学习来完成学习的目标。(朗读、感悟、迁移、讨论)

  五、说教学过程

  1

  (一)播放充满感伤气息的歌曲《别亦难》,营造情景,以激发感情,引起兴趣,使学生比较容易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二)学法的学习与积累

  1、以往学习方法的总结与运用

  学习古诗文不是让学生成为背诵、翻译和默写的工具,学习者本身应该有一定的方法,所以先确立了“读准”“读进”两个标准。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

  2、体验、感悟和朗读

  通过教师逐步引导,了解作品内容、作者处境等,学生逐渐深入了解作者的感情,感受作者内心的痛苦。

  3、鉴赏写作方法

  通过优秀诗句类比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总结前人的写作手法,完成课堂教学的难点突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三)运用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浣溪沙》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运用学习经验,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探究,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联想、比较等,感知《浣溪沙》的主要内容和晏殊的思想感情特点,并进一步鉴赏和学习《浣溪沙》中巧妙的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崔涂《旅怀》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花谢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王实甫《西厢记》 时光在匆匆地流逝,青春在悄悄地蒸发,生命在默默地耗散,还能听几回歌词,喝几年美酒呢?所以眼看落日西下,他心中不免产生无边的惆怅和人生的哀感,这首词虽然反映的是晏殊富贵闲人的“闲愁”,但他对宇宙人生的深思更符合人们今天的普遍心理,也许还能焕发出更为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

  2

上一篇:用来形容说话的成语精选下一篇:雨霖铃柳永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