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课稿优秀范文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与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关于初中说课稿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都的秋》,下面我就从八个环节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
一、说教材
《故都的秋》是高中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本课又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根据以上教材特点与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对散文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层面不够深入,教师要适当引导、培养人文意识,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
三、说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创作风格。
2、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以情显景、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
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情感与价值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四、说重难点:
重点:听读朗读,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
五、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我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心理特征,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法与设疑讨论法两种方法。
1、朗读法。朗读有助于学生品味本文的语言美,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设疑、讨论法。抒情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感,但这种抒写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实现的。设疑、讨论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六、说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题:利用网络或参考书了解作者的思想与创作风格、作品的写作背景,寻找有关描写秋景的诗文。
1、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并展示京城秋景图片,以浓厚的秋意,渲染情感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音乐结束,我问:当秋天来临之际,你感受到了什么?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学生畅谈感受,朗诵收集到的关于秋天的诗文。
如诗: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刘禹锡)
如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山居秋暝》欧阳修《秋声赋》
学生欣赏图文,并沉静在秋意之中,这些佳句名篇,有的描写秋天的肃杀与凄凉,抒发作者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鲜明的个性,选择了独特视角,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创作了一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景如何?秋意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领略故都的秋味。(屏幕显示课题与作者。)
2、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及有关课文意境画面。接着朗读指导,让学生整体感知作品。
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当结合作者思想与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读完以后,抓住“从青岛到北平来的理由就是要饱尝这故都的秋味”提问:“秋味”是什么?“故都的秋味”可用文中哪些词说明?(自然就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的第三个步骤)
3、深入研读文本
屏幕显示(学生找出的“故都秋味”词语)“清、静、悲凉”,并进一步说明:这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清、静”是北国之秋的客观实景,“悲凉”是人的主观情感的写照,流露出沉静、寡淡的心绪。屏幕显示:“客观实景、主观情感”。
接着继续提问: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速读课文,读后,自由发言。最后,多媒体展示明确“五幅秋景图”: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日胜果。
然后,我设计三个问题,屏幕显示,让学生分组讨论。
(1)、故都的秋景本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红叶似火的香山、游人如织的颐与园、明澈如镜的.昆明湖,而只选取了表现“清、静、悲凉”的景物来写呢?
(2)、作者对故都的秋,态度如何呢?结合具体语言,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
(3)、《故都的秋》美丽而不肤浅,那你是否也会因它爱不能寐,沉浸其中,也会“清、静、悲凉起来呢?为什么?
这一过程着重解读其人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是教学难点。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课前收集了解到的资料,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深切体会作者对故都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的由来,从而深层次理解本文的丰富内涵。
分组讨论、发言后我作简要点评。
如: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情画意总关情。对于同一轮明月,高兴的人写她,她在笑;忧郁的人写她,她在愁。正所谓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这故都的秋乃是作者心中之秋。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作者不写北平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而是写百姓家院、普通街道所见之景,写下层人民与不得意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表明其平民意识。
郁达夫从生活中体会到许多悲苦与忧愁但他没有彻底消沉,而是依然怀着一颗真善美的心灵,以审美的态度与眼光观察故都的秋景看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美好的一面。可见其人文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与背景分析他并非真正沉沦,而是在内心难言的孤独冷落之中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他不写混混沌沌的江南之秋,正是他不甘沉沦的表现。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思想苦闷不甘沉沦”。
4、拓展学习
我先示范性地提出有关《故都的秋》拓展学习的命题,比如:《故都的秋》的诗化表现。文人眼中的秋。学生也可选择自己另外的命题研究学习。
5、结束语:同学们,今天在郁达夫先生展现的一个秋天的背景里,我们以朗读的方式,自主合作地去感悟,去揣摩,走进故都的秋,现在走出故都的秋,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初中说课稿优秀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