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说课稿范本
一、说教材
这是第七册第三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
者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
这篇课文是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向读者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上的景色特点。开
头结尾相呼应,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主要部分则按照不同的观察点,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同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在先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蕴涵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再没,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感悟的一篇好教材。本文语言表达流畅,生动优美,针对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重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描写颐和园景色优美的语句,透过语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学习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二、说目标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基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句,会用指定的词造句。
3、基本技能目标:按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
4、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
的教学方法。
为什么选这种教法?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教材内容不难理解,不必细细分析,讲解,破坏语言美感,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全文与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讲了什
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给学生充分读,整体感知的空间。
2、精读课文,理解优美词句,揣摩表达
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描写每一个景点的.部分,引导学生读,理解。结合
课后思考练习1,组织学生交流,品读、感悟景的美,语言的美。并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和顺序。结合课后练习3练习分段。
3、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爱美情趣,
游览时的愉悦,对古代建筑的赞叹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另外,教学中借助录象、图片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说学法
这节课,可指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分段的学习方法,还可指导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
习方法,着重指导学生掌握以朗读来理解,以朗读来领悟观察和表达的学习方法。
为什么选用这种学法?主要依据课文的特点,优美的语句,只有多读多感悟来体会语言的魅力,体会可以如何表达,再现出颐和园的独特、迷人的湖光山色。
1、初读课文,细读,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2、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方法。
3、指导有感情朗读。(品读、赏读)颐和园为什么这么美?
五、说教程
本课语言优美,重在读与感悟,并无生涩的词句,不难理解,而且文章的篇幅也不长。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重点字形的指导,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介绍颐和园,导入新课,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写字。
第二课时:以朗读为主线,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抓特点,按顺序的观察方法,激发情感。
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写了颐和园的几处景色?它们给你流下了什么印象?
二、细读课文
1、导读第二段
①观看录象带(图片),你觉得长廊怎样或你体会到长廊有什么特点?
②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
③再读一读,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
出示句子,比较:A:原句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④自由练习读,读出长廊的美。
2、学习第3、4自然段
导:长廊美,还有比它更美的,更别有洞天的,我们一起再去看看。
3、引导学生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由读。体会
4、在学生充分自由读的情况下,交流汇报:万寿山——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美
在哪?怎么美?读出来。(结合理解词语)
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昆明湖
的绿、静;十七孔桥的三多;运用比喻等方法。)
(先讲佛香阁 排云殿,再讲远眺的景物。)
三、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1、读你认为最美最美的段落,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评议。
3、教师范读。
4、颐和园为什么这么美?(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全文。
课文介绍的只是部分景点,“说也说不尽”更让人向往了。
五、课外延伸。
暑假里去过的地方,选一美景写出来,学习作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