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2021-06-02说课稿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本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是立体图形,而要研究它,往往把它转化成平面图形来研究。图形的三视图是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一种形式,而下一节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另一种形式。而整个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也是按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多边形——四边形——三角形的编排顺序。因此,本节内容将是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一个纽带,学好它至关重要。

  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由学生日常生活引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视图——利用图纸制作工件。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视图画法的过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三视图”的学习应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4、教学重点:

  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5、教学难点:

  三视图与美术作图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一些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探求的欲望,他们非常乐意动手操作,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有一定的归纳能力。但是他们开始接触几何知识,空间想象力太弱,缺乏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经验。

三、教学方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已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通过各种情景的设置,让学生溶入到生活中去。通过在生活情景中体验、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直观教具演示教学法

  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以及学生利用学具亲自操作,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满足学生的探求欲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针对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弱点化难为易。让学生能轻易理解三视图的作法,区分三视图与美术作图。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初步体验“结合情景,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四、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情景导入

  通过多角度观察小车的形状。工人修建房屋前观看的图纸引出三视图。让学生溶入到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这部分内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以及作三视图的方法。首先我通过多媒体演示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飞机的形状并展开小组讨论归纳得出三视图的概念。通过对水管三叉接头三通的三视图的描绘及直观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演示教会学生作三视图的方法。体验三视图与美术作图的区别。突破本课难点。

  (三)、例题讲解

  我主要讲解正方体及三棱柱和圆锥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归纳出画三视图要注意的问题即要将所观察到的棱和顶点画出。

  (四)、巩固练习

  主要练习球体、四棱柱、圆柱体及变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画三视图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描绘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观察自已手中的学具探讨、交流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降低学生对复杂图三视图描绘的难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五)、生活运用。

  课上到这里,学生对三视图的作法基本掌握,那么学好三视图有什么用呢?这时正是让学生回归生活,应用数学的最佳时机。这时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工程师,给学生一个描绘由正方体、圆柱体组合而成的零件的三视图的机会。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三视图的用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三视图作法的'印象。

  (六)、课堂小结:课后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视图是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一种方法。

  2、同一物体,不同的放置方式,不同的观察方向。其视图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3、在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一定要将所观察到的棱和顶点画出来。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简明扼要,能体现知识的脉络、要点及要注意的问题。并能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六、课后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设置,学生基本上能掌握三视图的画法,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但学生的空间感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训练。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符合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所以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1、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理清5对概念的关系(氧化剂和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及它们与化合价、电子得失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2、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德育目标: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1、3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知识有层次结构为基础,通过分析,讲解,让教师的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认识。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通过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合作,多项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4、多层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提高,为此按照上面思路要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完成教学目的,并适时指导学生有关的学习方法,和将采用讲述,讲义等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教学方法,把教师的认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识体系,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剂。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发应叫做还原反应。”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2学法指导

  通过学情分析我采用的主要是探索引申、分析讨论的教法,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层层推进,所以学生就沿着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征及其本质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H2还原CuO的这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氢、铜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针对此问题,紧接着提出Na在Cl2中燃烧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顺势引导学生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然后提出元素化合价有升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分析讲座的学习方法,学生不难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深刻理解,氧化与还原这两个相反的过程总是同时存在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原因是,一种物质失去电子,必定同时在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它们是相反的,又是互相依存的。这样一来,学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思考分析,突破了重点,提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物征。另外通过练习掌握了表示电子转移情况的方法后,其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增强记忆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学习方法。

4、说教学程序

4、1教材处理

  (1)分散重点、难点:课时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与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第二课时突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氧化剂、还原剂等十个、五组概念。

  (2)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系统概念的建立为主线,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并以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等为辅线来充实基本概念;同时加以一定量的应用、练习来巩固、深化和发展概念。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

  (3)用电子转移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知识本身较为抽象复杂,且高一学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所以学习此内容时会感到困难,而且氧化剂、还原剂等十个、五组概念易混淆,为了方便记忆,由简入深的方法进行记忆。比如说:通过简单的反应(Zn+2HCl==ZnCl2+H2↑)来记忆各个概念。这样就可以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4、2教学环节的解决办法

  (1)重、难点的解决方法

  复习化合价概念,抓住化合价的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通过分析氢气跟氧化铜的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氧失氧、化合价的升降、电子转移一环扣一环地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从而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正确理解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例如讲氧化剂和还原剂时,应着重说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夺得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后的生成物叫做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让学生认识到氧化剂和还原剂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

  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疑点的解决办法

  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看具体的而定。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只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取决于得失电子的多少。得失电子的难易往往可以通过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程度加以判断,一般说来,反应条件越容易,反应的程度越剧烈,则得失电子越容易。例如:Na和盐酸反应比Al和盐酸反应剧烈。

  元素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通常以一种性质为主。如S、Cl2以氧化性为主。

以上所述解决办法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故下面教学程序将不再重述。

4、3教学程序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应以让学生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反应为主,不宜把问题向纵深引申。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引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请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2Mg+O2=2MgO

  (提问)此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学生随意发挥: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Mg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H2+CuO=Cu+H2O此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Cu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科学家早以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这是最原始最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问中只属于还原反应吗?否。还属于氧化反应即为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可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是对立统一,不能分开的。知识是有阶段性的,许多概念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进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提问)2Na+Cl2=2NaCl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学生:不是)

  事实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愕然。)

  (激发学生思维中的矛盾点,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的认识)

  (讨论)三个反应的新的共同点,可提示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学生讨论、分析、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新课]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探究)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

  (联系旧知、巩固新知展开思考、打下伏笔)

  (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复习)反应H2+CuO=Cu+H2O中H2因得氧发生氧化反应,最终H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CuO因失氧发生还原反应,最终Cu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第二课时

  (设问)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的逻辑性思维)以NaCl、HCl的形成加以分析。

  (结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移)。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为了方便记忆,给出口诀:高失氧,低得还,中间看情况。

  (讲述)氧化剂、还原剂概念

  要求:理清五对概念: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为了方便记忆,结合简单的方程式(Zn+2HCl==ZnCl2+H2↑)

  和口诀: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充实概念)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联系实际)氧化还原反应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由学生提出观点,相互补充后整理得出)略。

  (目的是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5、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从得失氧分析

  2.特征: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3.本质:从电子转移分析

  C+CuO====Cu+CO↑

  得氧:C氧化反应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失氧:CuO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

上一篇:【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下一篇:【必备】说课稿模板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