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所讲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林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谈教法、谈学法、谈教学程序、谈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谈教材
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是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本单元共三篇文章,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林海》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他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具体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展开联想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亲切、舒服”感情为线,贯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对大兴安岭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大安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我的研究主题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读熟且会写本课五个生字,会给五个生字简单组词。
2、能力目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美的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不同方法,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以及学会同一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本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谈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表达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谈学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本篇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我以“美”为导线,引导学生应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即“初步了解→深入思考→评议提高→诵读升华”。
四、谈程序
本课采用“三步教学模式”,即“回忆美——寻找美——创造美”。
(一)、回忆美
我采用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用一个字形容你对“林海”的感觉为导入口,从而引出本课的一条重要线索——美。
(二)、寻找美
整个过程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扶——放的方式下学会找相关语句,学会表相似感受,学会读相应感情。具体操作如下:
在导学“岭”时,我是分这几步进行的:岭的美表现在哪里?请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在这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多样,如用简笔画的形式把“大兴安岭”和“秦岭”的特点表现出来,并指名学生演板。这样,带领学生走了个来回:从“字”的世界走向了“画”的世界,又从“画”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围中,完成了“字画转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岭”多而温柔的特点也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有了上面学法的教学,在教学“林”和“花”时,我主要还是采用从扶到放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林”时,我先组织学生自由找表现林美的语句,进行交流评议再朗读,而在教学“花”这一片段时,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请同学独个儿自学,然后直接把感受到的读出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相信学生不仅对课文更加了解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创造美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请学生为“林海”写导游词和广告词的练习,这不仅是对整堂课的巩固,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良好途径。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介绍了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建筑,有巍峨、雄伟、庄严地人民英雄纪念碑;有钟山南麓巍巍的中山陵;还有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和体现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略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黄鹤楼》一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感情。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是本单元中第一篇说明古代建筑的文章,是了解古代建筑的代表文章,又对后文《于园》的教学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由此可见,本文的教学尤为重要。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文体已被淡忘,本文虽是说明建筑的文章,但我们大可不必从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方面做大量繁琐的分析。而是要倾向它是文言文的一面。结合课标中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人类的勤劳与智慧。难点是:如何把遥不可及的黄鹤楼映入学生的脑畔,形成直观的感受。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疏通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们虽已进入初一下学期,但他们接触的文言文并不多,他们学习这类文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之本单元的结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正确朗读课文并疏通文意。
2、掌握本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特点。
3、领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体会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结合新课标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体现芹池中学特色的“导引—合作—展示—提升”的四环节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引”是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合作”是找出学生在自学中的不足,小组合作探究,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疑难。而“提升”则是通过“巩固提升”的方式,是对本节所学加以巩固和提升,必要时可以链接中考。
在四环节教学法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最根本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为此本节所教授的学法有:
1.诵读法。即通过朗读,读出“情味”,揣摩文意。
2.质疑法。这是打破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向同学质疑。大体分三步:课前预习,圈画字词障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课上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3.分析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4.练习法。通过完成精当的练习题,不但能巩固当堂所学,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就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领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滕王阁;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进而引出三大名楼中另一座楼——黄鹤楼,从而引出课题,进入新课教学。
这样通过观看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放松自己,以愉悦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环节二,激情朗读,揣摩文意
通过一句“阎伯理在文中是如何描写黄鹤楼的呢?请看大屏幕”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然后教师示范朗诵,尽我所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文意,读出意蕴。这也正是课标中所要求的,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环节三,把握字词,疏通文意
结束了课文的朗读,我会说:“文言文的翻译是我们同学感到很棘手的,不过今天,你们不用担心了,因为我给大家带来了‘葵花宝典’”这样用幽默的语言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之后教师讲授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并且举一例加以说明,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通过合作、探究、质疑、解疑,达到对文章的准确把握。
这样注重方法的指导,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独立疏通文言文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质疑的能力。
环节四,分析课文,感受风格
该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1.文章写了黄鹤楼哪些特征?2.从原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3.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三个问题具有概括性,又浅显易答,学生回答后如有其它问题可以质疑,通过师生互动解决疑问。在这里我安排了一项活动:让学生看画面,并且在文中找出与画面相吻合的句子。这样加深了学生对黄鹤楼风格的感知,增强了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赞美。突出了课标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文化品位。”这一目标。
环节五,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基础训练,二是能力提升。通过设计典型的,有梯度的练习题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样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五、说教学反思
在讲授本文时,注重了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教会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踊跃,达到了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的目的。但由于古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有些字词很少见,更不用说明白文意了,比如“高标巃嵸”、“死闼霞敞”等。我虽然有让学生预习,但由于缺少指导,尤其缺少对虚词的指导,这样给学习造成了障碍,所以要在下一节《于园》的教学中加强预习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