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选自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江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匹牲口枪杀的经过。
第三段(21)讲大黑骡子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识字、阅读的要求,又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认为本课的认知目标是: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②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标为: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生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阅读有关于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课时建议:由于本课凭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用2教时就能完成任务。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采用下列方法:
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教会学生学习本科生词,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会用“燃眉之急、艰苦”说话。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
具体环节:
第一教时(分四个环节:)
(一)、运用多媒体引出课题多媒体出事大黑骡子,画面转换出示彭德怀英雄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大黑骡子,明白彭德怀的丰功伟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读懂了哪些内容?有疑问的地方适当作上记号,读完讨论、交流、质疑。老师适当点拨。(这一环节分三步:一是让学生自学课文,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是在班级里交流的同时遇有疑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下节课再读课文解决。)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只在课文的重点除给予必要知道,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为下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
一、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评价
1、教师范读课文2-20小节,学生听、体会,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好的表扬,不足的指出。
2、学生评:重点评议老师是否把彭德怀十分爱大黑骡子的感情读出来,是否感受到彭德怀不忍杀大黑骡子的痛苦心情。
3、根据学生的评议,老师把大家所说的概括成这样两条要求:
⑴读出彭德怀既爱又不忍心杀大黑骡子使得痛苦的心情。
⑵读出战士不忍杀大黑骡子的感情。
1、学生模仿老师练读可以分小组、可以分角色读,教师住个小组进行视察,不足的帮助学生纠正。
2、指明分角色读(课文比较长,分2-7小节、8-20小节两个小组读,其中每个小组四人个分别读彭德怀、老饲养员、战士、旁白的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体会,然后评议他们那些地方读的好,为什么?不够的我们来帮助他。
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齐读课文。(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交流。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到升华,领悟把握了语感,从而从整体上对科文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内化和积累。)
二、学习第三段
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三、总结
延伸激发学生看有关于红军长征途中伟人的故事。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和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为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过程
首先是前提测评: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